分节阅读 31(1/2)
脚上一对穿云尖头履。
背上十二杆投枪插入护背兜囊中。
披上黑色的披风,董俷大步流星朝外走去。
就在这时,就见裴元绍踉踉跄跄的从外面冲进了大帐。
一进来就马上跪在董俷面前,气喘吁吁的说:“公子,大事不好!”
董俷一惊,连忙问道:“什么事?”
“末将刚才听绿姑娘送信,立刻就去各营帐召集人马。
除了咱们的人,大部分人都倒在营帐中,怎么推都没有反应。
末将曾在太平教见人用过一种药物,可以让人全身无力。
于是看了一下那些酒坛子,就发现里面都被人放了那种****。”
“什么?”
“主公,酒里被下了药,除了我们的人马之外,其他人站都站不起来。”
“牵我马来!”
董俷清醒异常。
心道果然是有阴谋,就说那韩遂和北宫玉,不会这么好心。
慢着,北宫玉……
三国演义当中,袁阔成大师好像说过一段情节,但是一笔带过。
好像在黄巾之乱的同一年,金城郡人韩遂联合北宫玉谋反,起羌兵十几万,祸乱西凉地区。
后来还是老爹他们平定了dòng • luàn。
北宫玉……天,莫非那起兵作乱的,就是金城破羌吗?
这时候,董召也过来了,“公子,情况不妙。
刚才探马回报,说是从金城郡出来了一队官骑,人数大约在一千人左右,正在朝这边赶来,大约两柱香就会到达。”
“来人,上马!”
董俷这下子可真的是慌了。
光和二年,难道黄巾之乱是在这一年爆发的不成吗?
不对,不对,记忆里好像不是光和二年。
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如果韩遂不是造反的话,为何要摆下这一出?
董俷现在可是恨死了自己。
明知道能出现在三国里面的人物,都不会简单,可下意识的还是受了该死的评书影响,对韩遂掉以轻心。
这个人,这个人很阴险啊。
慢着……
董俷上马之后,头脑更加冷静。
不能慌,不能慌,可千万不能慌。
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且抛开韩遂是否造反的因素。
他请姐姐和姐夫去金城,又让北宫玉来陪我喝酒,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弄出这么大的手笔,此人定然还有后招。
“公子,我们该怎么办?”
董俷眼珠一转,脸上突然流露出狞戾之色。
“董召。
裴元绍,你们附耳过来?”他弯下腰,在董召两人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阵子话,然后冷冷的说:“你二人立刻依令而行,若他们想死,那休怪我心狠。”
董召和裴元绍相视一眼,插手行礼道:“末将尊令!”
第二十七章走马震金城(一)
北宫玉离开营地的时候,后背凉飕飕的,汗衣都湿透了。
这正是隆冬腊月,可他却觉得浑身发烫,血液在体内嘟嘟的沸腾,直冲脑瓜子。
作为破羌的二首领,北宫玉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金城远在边荒,朝廷根本顾不上。有时候他就想,在这里当一辈子二首领也不错。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了他认识西凉名士韩遂。
北宫玉这才知道,原来天那么高,地那么大,中原那么富饶,还有美丽的女人。
不可否认,他的心动了。
可是他也清楚,他是个羌人。去了中原,那些世族门阀根本不可能接受他,活的会比狗还要苦几分。和韩遂接触时间越长,他就越发的了解中原的事情。他也清楚,韩遂在西凉享有声誉,是名士。可如果去了中原,一样也会被人看不起。
韩遂很有野心,北宫玉知道他在利用自己。
既然他能利用自己,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利用他,成为破羌的真正主宰,雄霸整个西凉呢?他知道中原美丽,可那不是他的地盘。他的根在西凉,离开了西凉,他什么都不是。兄嫂去向朝廷求官,北宫玉和韩遂密谋之后,也展开了行动。
于是,韩遂成了金城长史,深得太守陈懿的信任。
而北宫玉趁着兄嫂都不在的时候,把忠于兄嫂的人一网打尽,成了破羌的首领。
当然,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兄嫂不会再出现。
否则以兄长在破羌的威望,他北宫玉必死无疑。这样的话,就必须杀死兄长。
在部落中不能动手,太显眼了。而且以嫂子的精明,可以马上看出端倪。
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北宫伯会金城的时候。以兄长的性格,一定会去拜访陈懿。北宫玉在金城呆了整整二十天,终于等到了兄长的到来。和韩遂一番商议之后,他决定铲除北宫伯。最好造成一种迹象,是中原的官员和北宫伯发生冲突。
到时候,只要消息传出,整个西凉的羌人都会骚动。
他只需要从中浑水摸鱼,就能独霸西凉。弄不好,还可以被朝廷册封为羌王呢。
不过北宫玉很小心,特别是知道了兄嫂身边还跟着一个猛将的时候,就更加小心。北宫伯夫妇进了金城郡,就休想在出来。韩遂在金城郡的威望远远高于陈懿,麾下有五千金城郡兵,都归于韩遂掌握。只要他杀了董俷,他就是西凉羌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