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无毒不丈夫(2/2)
“少当家说笑了,打仗咱们不怕他们,可这逃跑,咱确实追不上。”那个下人陪着笑脸解释道。
马括笑了笑,依然站在原地不动,目光望着逃跑的匈奴人。
过了一会,那个下人怯怯地问道:“少当家,咱们回去?”
马括凝视着远方,看着匈奴人,抬了抬手示意别人不要出声。
匈奴人见马括并没有追击,逃跑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逃跑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并不是没命地逃跑。
关键还是要把握节奏,始终与追兵保持安全距离。
比如匈奴人,他们认为自己和汉人的安全距离就是五百米。只要距离超过五百米,他们自信汉人绝对追不上他们。
片刻之后,马括看到远处隐隐地荡起了一片烟尘,嘴角上翘,笑容浮现在了脸上:“走!”
走的方向,却是追着匈奴人的方向。
短短几刻钟的战斗,马括已经在这群人中建立起了绝对的权威,马括长刀所指,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没有人提问,没有犹豫,所有人跟着马括朝着匈奴人的方向追击而去。甚至没有人敢稍微慢一点,因为慢了一点点,可能就跟不上少当家的步伐了。一个人掉在后面,显得跟自己有多么贪生怕死似的。
马括这边的动静,很快就惊动了匈奴人。警觉的匈奴人立马也加快了速度,和汉人保持住安全距离。
只是,当他们正要逃跑的时候,发现有人堵截。
为首之将,正是赵充国。
“杀……”
“杀……”
马括和赵充国同时喊出冲锋的口令,两人对战场时机的把握几乎同步。
匈奴人被前后堵截,被这两声同时爆发出来的喊杀声吓掉了气势,根本没有抵抗之心,慌乱之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跑。
马括刚才在营地休息时的种种动作,就是为了赵充国迂回包抄争取时间,而他和赵充国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伏击点,是在回来的路上便选择好了的。
两股汉军冲锋的方向,隐隐形成了一个角度,形成了一个方向上的压迫感。显然,匈奴人感受到了这股压迫感,朝着马括设计的方向逃去。
逃跑的方向,正是河边。
这边追得紧,那边逃的快,不一会,就将匈奴人敢到了河滩上。
河滩上面刚刚消融的冻土形成了淤泥,使得马在上面根本就没法奔跑。发现异样的匈奴人想要改变方向,已然来不及,左右都被汉人封死。
无奈的他们只好下马,准备迎敌。
这时,马括和赵充国却同时停下了脚步,远远观看。
“放下兵器,饶你们一命。到时候跟着你们的右贤王一起回家。”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劝降是第一选项。
几个匈奴人互相看了看,不知谁第一个扔下了兵器,剩下的人也都纷纷扔下了兵器。
“捆起来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