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桑弘羊的口才(2/3)
马括匆匆扫了一眼,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卫青,东方朔,张骞一些天子近臣在,也有一些不熟悉的面孔坐在前列,想必就是公孙弘丞相这些人吧。
还要一群人,既不是朝廷大臣,也不是天子近臣,汝阴侯夏侯颇列坐其中,想必都是勋贵吧。
有谒者来到马括的身旁,引导着他们去到自己的座位落座。至于刘无采,这里不是她该来的地方,跟着黄门去了长乐宫,那里是皇后的地方。
“诸位爱卿,今日议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年征伐匈奴之时,大家都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吧。”
领导定了调子,下面的人便开始各抒己见。
开始,出来一个人,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征伐匈奴可行。前几次对匈奴作战,我军大获全胜。经过这一番修整,正是再次征伐匈奴的好时机。”
另一人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多修整两年的好。何不等到我们兵强马壮之时,一举而歼灭匈奴?”
听了这么两句,马括便无聊了起来。
照这下去,会议的气氛必然是和谐而热烈,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出兵河西。
哪怕是反对意见都提得这么温柔,只要陛下拍板,怎么可能不成。
此时,又有一人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再对匈奴作战。匈奴人已经被赶出了漠南,我们在那里种田放牧就好。河西和漠北都是苦寒之地,我们打下来也没用,还徒费许多粮草和壮丁。”
听到这话,张骞忍不住了,出列发难道:“这位大人不可妄言,谁说河西和漠北都是苦寒之地了?”
张骞出使西域十几年,谋划河西之地几乎耗费了他的一生,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否定这一切,如何让张骞不愤怒。
那人道:“博望侯息怒,在下并不是说河西之地无用,而是说我们现在应当消化消化新占领的土地,而不是一味地求扩张。贪多嚼不烂啊。”
张骞闻言,知道那人口头上已经服软,拂袖归列,不再言语。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了一阵,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种观点。
等到大家吵得差不多了,刘彻开口道:“这么看来,明年出兵河西就这么定下来了。现在就来商讨一下该用兵多少,筹备多少军粮吧。”
马括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今天的重点。
刚才还纳闷呢,出兵攻打河西,这时早就定下来的方针,怎么今天还需要放在朝堂上面去商讨?还有就是朝堂之上怎么会有那么些个贵族列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