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2/4)
到了汉武大帝的时代,世人皆称道的都是他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的伟业,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全面与匈奴开战前,他首先做的是稳定南方,平灭了东越,闽越和南越国,同时还出兵西南,以汉军当时独步世界,依靠数百年的高科技与强大军力,迫使西南的一系列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早期的国家臣服,各国都设立了汉使。到了西汉末年,那个倒霉的夜郎国还因为惹毛了汉朝而遭遇灭国之厄。
两汉时期。在西南一带设立了犍为、牂牁、越雟、汶山、沈黎、武都、益州和永昌等八郡,加上原来就设在北边一点的蜀中、巴、汉中这三郡,这十一个郡统治了整个大西南地区几千里地的广阔区域。
但由于夷人还没有完全开化,各部落间的发展水平也严重不同,所以和岭南地区相似,仍然是处于名义上的统治,多是任用夷人中的酋长,渠帅之类来统领各部,每年到汉官所在的州郡治所中表示一下象征姓的贡赋,以示臣服。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中原王朝也迅速地失去了对西南各郡的统治能力,当时被称为南中的大渡河以南的蛮荒之地,各蛮部首领纷纷趁机壮大各自的势力,在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后,趁着刘备的夷陵之败,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以孟获为首,南中各郡(汉朝时的那八个郡)皆乱,各起事的蛮部纷纷打进郡城,诛杀汉朝郡守,企图形成割据,接下来就是诸葛亮著名的平定南中,七擒孟获的传奇故事,使得南中地区再一次回来了汉文化的统治区,没有象西域这样被分离出去。
此后从蜀汉至东晋,南中地区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溯,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南中地区孟氏这些夷人大族的势力大减,而一些长期居住于南中地区的汉人士族也开始渐渐地蛮化,就和几百年前庄矫那些本土化的楚人一样,变成了本地士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爨(音cuan,四声,同窜)氏。
爨氏最早可考的祖先是东汉末年的爨习,在东汉时当过建伶县令,在天下大乱时,割据一方(尽管这一方只是一个云南的小县城,跟山大王没两样),后来还曾经见刘备兵败夷陵时反叛归顺过东吴,诸葛亮平定南中时这条变色龙再一次投降蜀汉,最后还跟诸葛亮北伐过,马谡兵败街亭时这位仁兄还随军出征,回来后也因此被免官,算是爨氏历史上的第一个名人。
此后爨氏就在南中地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这个在中原地区不起眼的家族,到了南中地区后倒是如鱼得水,无论中原王朝如何变换,自蜀汉到晋朝,爨氏均历任南中地区的郡守一职,世袭罔替,而爨氏也渐渐地蛮化,成为本土化的蛮人。
五胡乱华时期,氐人流民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王国,建国之后,成汉不敢去招惹北方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也不敢跟东晋正面对抗,于是派出部队,南侵南中地区(此时已经改名叫了宁州,一般古代地名,越是统治不力,叛乱频繁的地方,越是喜欢叫个宁啊,安啊之类的),爨氏这时候的当主爨琛无法抵挡,于是归降于成汉,被任命为交州(今广西和越南北部)刺史。
当了交州刺史的爨琛后来找到一个机会,趁着交州和宁州的两大家族,霍彪与孟彦内斗之机,出兵击败这两家,并把霍彪生擒,献给东晋,自此获得了东晋的支持,在东晋大权臣桓温击灭成汉时,他也当了回还乡团,独霸宁州。
爨氏从此成了整个宁州(南中地区)的读力王国,从东晋到南朝,三百多年的时期,他们家族在宁州的统治都是稳如泰山,从东晋到南朝,有史记载的二十多个宁州刺史,除了南梁末年的一个徐文盛是到任外,其他全是遥领,实权完全被爨氏所掌握。
一直到了北周时期,南朝势力越来越衰弱,尤其是在北周趁着南梁候景之乱,萧梁宗室间混战不休的当口,出兵占了巴蜀和荆州之后,安稳了几百年的爨氏终于意识到天下即将再次一统,北方平灭南方的机会可能要到了,于是爨氏的当主爨瓒趁着数百年来仅有的一个到任的宁州刺史徐文盛带兵勤王,讨伐候景之机,起兵占据州城,投降北周。
由于当时北周的势力无法进入这一蛮荒之地,于是也只能学东晋和南朝,给爨瓒一个宁州刺史的头衔,继续让他们羁縻统治宁州,还同意爨瓒的两个儿子爨翫和爨震可以继承父亲的宁州,只需要向北周表示名义上的臣服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