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1/2)
回去交了兵权,领了赏赐后回家赋闲,等下次有战事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至于他们北方的永业田,这个本该由高仆射来决定,不是末将可以妄议的,但末将私以为,可以由那些南朝的俘虏举家迁移到这些将军和手下部曲的老家,一户换一个亲兵,将军的家里自然可以按照永业田的数量,迁个几十户俘虏过去,让他们去帮着种田,而这些南朝俘虏的田,则划给将军们作为奖励。
等到将军们需要调回北方的时候,到时候再进行一次调换,可以把南方的田就地卖掉,有了钱后到北方再重新购置些田产,到时候那些南方俘虏是继续雇了种田,发展成自己的新部曲,还是给笔钱让他们回南方谋生,都是不太难的事。”
杨素的双眼一亮,这个办法他一直没有想过,自从刚才王华强第一次提迁移南朝的叛军俘虏到北方去实边充军时,他就预感到王华强会有个解决的好办法,却没有想到能如此精妙,当下哈哈一笑:“王参军,你这主意真不错,是和高仆射商量过的吗?”
王华强心中暗想,杨素这样说,应该是想试探一下这个想法是不是高熲的,如果高熲没有想出这个点子,他大概很希望把这个想法正式上报,说成是自己的功劳。
王华强马上换上了一副笑脸,拱手道:“大帅,这个想法也只是末将一点不成熟的个人见解,当然不敢跟高仆射商量,就是到了您这里,也是探听了不少南朝虚实以后,才借这机会跟您交流一下,哪敢说是自己的想法呢。
末将人微言轻,见识也有限,现在能做的只是管好军需而已,刚才是担心各位将军为了争夺军功,在江南大开杀戒,影响以后朝廷对江南的统治。大帅见识气度,胜我十倍不止,想必您一定可以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向朝廷,向高大人汇报的。”
杨素心中暗喜,看来这小子挺上道,不会象史万岁这个家伙那样总想着跟主帅抢功,上次南征时这家伙就拒绝自己把他的一些功劳分给刘仁恩作人情的暗示,以后象史万岁这种不长眼的就要多打压打压,而王华强这种听话的就得给个好果子吃。
想到这里,杨素笑了笑:“王参军,有没有胆量去江南走一遭?”
第二卷突厥攻略第一百七十九章按兵不动的奥义
王华强心中一动,这些天来,杨素多次派出哨探潜入江南,打听敌军的情报,而对面的京口城现在被叛军朱莫问所部占据,由于这个重要渡口被占,因此江北和江南的联系被部分切断。
想要过江与建康取得联系,只能通过上次王华强过江的城南新亭和采石渡口,所幸这两处牢牢地掌握在隋军手中,对建康的补给与援助也一直没有中断。
可是今天的隋军,已经掌握了江上的水军战舰,不用象上次那样担心无法过江或者是被陈朝水师半路截杀,因此杨素把大营设在敌军的正对面,一方面随时可以强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敌军隔江看到大隋军威,以震慑敌胆。
这次大军驻守瓜洲渡以来,每天都派人过江侦察,麦铁杖已经过江上百次了,对对面的江防情况也是摸得一清二楚。
王华强想到这里,笑了笑:“大帅,这回需要末将侦察些什么呢?”
杨素双目中神光一现:“这回的任务不比寻常,我要你想办法潜入苏州,和守将皇甫绩取得联系。”
王华强听到这话,微微一愣。
皇甫绩是安定人,祖父和父亲世代为将,先后在西魏与北周的朝廷中当官,他三岁就当了孤儿,从小被外祖父,北周战神韦孝宽养大,长大后沾了外祖父的光,进宫当了侍卫,还曾经陪周武帝的太子读书,当过宫中侍读,可谓文武双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弟弟,卫刺王宇文直谋反的时候,皇甫绩曾经拉着太子的手躲到城楼里,也算有救驾之功,后来也因此获封小宫尹,转御正下大夫,在杨坚**的过程中,皇甫绩曾跟着郑译,卢贲和刘昶等人,亲率卫士拿下了当时掌有兵权的宇文氏宗室宇文仲和颜之仪,为杨坚登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入隋之后,皇甫绩官运亨通,曾经官至豫州刺史,都官尚书,在杨坚平陈前,皇甫绩转任晋州刺史,在临行前面见杨坚时也曾献策,愿意自请为先锋。当时杨坚笑了笑,没有派他跟随大军出征,但事后特地调他任苏州刺史,率北朝精兵五千,镇守苏州。
苏州是江南重镇,古吴国首都姑苏城,也是稳定三吴地区的头号城市,地位的重要姓不言而喻,因此皇甫绩特地带领了来自北方的南征军精锐在此驻守,当叛乱象瘟疫一样传遍整个江南大地时,除了驻有重兵的建康城外,苏州几乎成为孤悬于这场南朝风暴中的一个海外小岛,苦苦地独力支持。
这次南方士族起事,势力最大的就是高智慧团伙,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三吴大地,而苏州的州民顾子元也响应高智慧,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号召力,很快拉起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其中多数是南陈灭亡时的散兵游勇,还有那些当年被陈叔宝临时征召的和尚道士。
这些人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毕竟也上过战场,见识过打仗,加上人数上有十几比一的巨大优势,因此将苏州城团团围住,还曾两次打败从建康开出去的援军,一时间气焰更加嚣张,每天新投军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从高智慧起兵开始,苏州城已经被围三个月左右,将近八十天了,这一个月以来,苏州城那里也一直没有联系,王华强每次听到战报时都在为那苏州城的皇甫绩担心,而杨素却好象是胸有成竹,并不慌张。直到今天他主动提起此事,那严肃的表情让王华强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王华强问道:“大帅,现在苏州城那里的情况到底如何?皇甫将军还能支持得住吗?”
杨素微微一笑:“王参军,你可知道本帅什么要在这里停留半年,不在第一时间去过江平叛?”
王华强其实也很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更是知道这个能让杨素显示出他高人一等地方的机会一定不能抢,要让他得意洋洋地自己说出来,不然还怎么显示出领导的优越姓呢?于是王华强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末将不知,愿听大帅教诲。”
杨素点了点头,站起身,踱了两步:“这第一,兵法上讲究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又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叛军初起时,其锋芒正盛,而且刚刚残杀我大隋官吏,整个江南四处响应,吴兵向来轻果,士卒皆有死战之心,这时候是不能轻易撄其锋芒的,建康守军两次开城出战被敌军击败,就是这个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