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汉奸之辈,人人得而诛之】(3/4)
文中写道:“漫天动地的,人生只是一个回归的运动,在这运动里,每个人挟着他的乡愁、他的贡献、他的需要,回归到他应该归属的地方,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只是这派回归之流中的浪花……
文章的部分内容,包错石俨然重复着唐君毅的同一调子,认为人和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不可分割,否则人将失去民族文化归属,堕入失落及飘零的处境。
可是,包错石在文章中并没有在掀动悲情之后,像唐君毅一样停留在失去文化归属的悲鸣的哀嚎中,而是去除他笔下被病态化的失去归属状态,重新演绎为海外国人的回归。
.......
《盘古》自发表了包错石的这篇文章后,引来了不少人的回应。
大公报:“遥望神舟大地,距宝安.县(深圳)不过百里之海,却挡四百万中国人的回归,心如绞痛,莫过于此。哀哉,哀哉……”
文汇报:“香港自古是中华之地也,既是吾土,亦是吾民。虽被英人所殖,但吾与诸位,皆为神明华胄,梦魂犹挂神州浩土,肉躯只待回归之日。”
随着时态的发酵,回归的呼吁渐渐的遍及到了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
报纸界也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笔战。
本来打笔战的人,只是不满意对方写的文章内容,但观点大都是一致的,认为香港回归的呼吁是四百万中国人所共同期望的。
可当《天皇日报》跑出来,以一篇匿名作者的《我是“香港人”》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致内容是:现今之香港,亦非昨日,今时今日,我等当以港人自居。
这番话一出,顿时引来了各界的声讨。
唐君毅亲自下场,在报纸上谩骂道:“汝之报馆,见利忘义,卖祖求荣,视为不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