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1/4)
。小小一件钗子,竟有这样的规矩。难怪她……难怪她不肯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丁浩痴痴地想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难言的惆怅。
自从到了这个时代,他一共只对两个女子动过心,一个是广原邂逅的折姑娘,一个便是这罗冬儿。折姑娘不消提了,虽说她在家族里身份不高,但是人家毕竟是世镇西北的折姓藩镇家的姑娘,又住的那般遥远,今生今世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相遇,是以他理智地打消了自己的妄念,免得害了人家姑娘一生。
可这一个……,为什么总是瞻前顾后,步步小心,想到一点困难就打起了退堂鼓?寡妇不寡妇,其实他是不在乎的,曹丕、刘备、孙权一世英雄,还不都曾娶过寡妇为妻?东晋的皇帝、还有这大宋后来的皇帝,也曾立过寡妇为后,他没有那么多明清以下的陈腐观念,只要这女子称他心意,哪会计较那许多。如今听李大娘说明插钗的来由,想起罗冬儿当时的情态,丁浩的心忽地炽热起来。这一回,我再不退缩了,董小娘子,这支钗儿,我总要你心甘情愿的为我戴在头上才是!
第084章秘密
以后的几天,丁浩除了每日入城为丁承宗取一次药,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闲逛,希望有机会再与董小娘子发生几次偶遇,可是这时候已是农忙时节,农民忙着耕地、耙地、洒种、施肥。董家租着十二亩地,自然忙碌。
董李氏娘家兄弟众多,每个兄弟成家立业,都是子孙繁茂,壮劳力极多,两村住的又不远,所以时常过来帮忙。但是人家毕竟是来帮忙的,罗冬儿虽是弱质女流,也不能坐享其成,每日跟着他们播种、施肥,忙碌不休,丁浩纵然想见她,也只能站在村头田埂上,远远望她窈窕的身影,连搭讪一句的机会都没有。
整日周旋在村头地垄之间,丁浩倒是从村民那里听到了一些与他有关的消息。听说刘家四姑娘知道他拒婚以后,既委曲又羞辱,当着李大娘的面便扑到炕上大哭了一场。
他还听说,四姑娘她娘劈手夺过李大娘手里的彩缎扔到地上,还用她那双新做的布鞋在缎子上狠狠地跺,一边跺还一边说她刘家不希罕丁家的‘压惊礼’,弄得李大娘好生没趣。丁浩很是歉疚,抽空儿便给李大娘送了匹彩缎做为谢礼。
满怀歉疚的丁浩,仍然毫不动摇地执行着自己的人生计划:尽量利用这段时间,多一些人生积累;尽量调理好母亲的身体;离开丁家后,趁着年轻好好打拼一番,挣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过一世逍遥自在的生活。
当然,更美满的结果,就是把罗冬儿那个既可怜又可爱的小妮子也一起带走,可是这个时代,就算是未嫁的闺女,想要有所接触也难如登天,何况她还是孀居之人。若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如何掳获她的芳心?
这段时间,罗冬儿那里毫无斩获,在丁家他倒是另有所得,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他每次从城里取药回来,都要亲自给丁承宗送去。丁承宗对他很是热情,时常邀他陪坐聊天,一同饮茶品酒,那情形哪像是对待自家的管事,倒像是知交好友一般。陆少夫人时常陪侍丈夫身边,谈笑解语,对丁浩也礼遇的很。
丁浩见大少爷待他十分热诚,只当丁大少爷是因为如今行动不便,想找个聊天解闷的对象,正好他闲来无事,罗冬儿那里又没有机会接近,于是一天里倒有大半时间和丁大少混在一起谈天说地。
村上的人都传说他是受过狐仙点化的,这是很好的一层保护色,有时偶有惊世骇俗之语,也不至引人生疑。反正他的风头已经露了不少,更是不必藏拙,所以与丁承宗往来,丁浩畅所欲言,常有新奇之语,令得丁承宗啧啧赞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