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1(4/4)
这个时候,日本人还完好的三辆坦克,两辆靠向两侧,还有一辆位于中央,三者不时的变换进攻路线,让五十二师的迫击炮无法锁定位置,而穿甲子弹则需要在坦克战车上的某一处位置连续射击才有效果,步枪子弹则对其完全没有办法,只有掷弹筒似乎才能威胁一二。
局面看起来对五十二师极为的不利,速度最快的一辆坦克战车已经前进到距离最第三道防线只有三十米的距离了,很快就能冲到防线前沿,然后对阵地上得五十二师士兵进行疯狂的扫she,此时战车里面的日本兵,除了加大马力前进之外,都不自禁的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一副嗜血模样。
五十二师的士兵更多的将子弹倾斜到后面跟着的日本步兵的身上,因为战车速度提高,后面的步兵与坦克战车的距离有些脱节,正好暴露在子弹的视线之内,被五十二师的士兵快速击杀。不只如此,五十二师的士兵在发现对付坦克不利的时候,都将攻击的注意力放到了跟在战车后面的日本兵身后,这个时候的日本战车可顾不上那些日本兵,提供不了多少的掩护,这些日本兵被杀的好生狼狈,死伤大半。
就在中间速度最快的那辆坦克战车前进到距离阵地前沿只有二十米的时候,前方的地面突然一空,一个宽两米,深一米的坑槽顿时露了出来,前进中战车的前半部顿时向下一栽,整辆坦克顿时被卡住了。
就在战车司机想办法腾挪的时候,只见五十二师的阵地上突然飞出了几十个带着火苗的燃烧*瓶,落在坦克战车上,轰然炸开。随后,数挺机枪同时集火,无数的穿甲子弹打在坦克战车上面,将战车的护甲击的“梆梆”直响。
不知道是不是燃烧弹的原因,这一次没用多少时间,穿甲子弹就见坦克的护甲击穿,开始对战车里面的日本兵杀戮起来,半天之后,只听见“轰”的一声闷响,这辆坦克战车的油箱被引爆了,只是不知道是被穿甲子弹引爆的,还是被燃烧*瓶引爆的。
看到这一幕,位于两侧的两辆坦克战车亦不敢再继续前进,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五十二师这边竟然还留了燃烧*瓶这一手,吓得赶紧撤退。
燃烧*瓶这种东西的制作并不复杂,关东军早就通过在东北军当中的细作将这种东西的制作方法拿了回去,经过试验之后,发现这种燃烧*瓶的高温,不仅会使战车的护甲变脆,甚至还会引燃战车的油箱,除非对所有坦克战车油箱的位置进行改变,否则的话,这种******永远对坦克战车有效,但是坦克战车都是经过十数年的设计研究最终定型出来的,想要临时修改哪里有那么容易,不提正在服役当中的坦克战车,就是正在生产当中的和预备生产的就不知泛泛,这中间还牵扯到各大军工企业之间的利益纠葛,哪里是说修改便能修改的。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便是加强战车装甲的厚度,以来可以避免被穿甲子弹轻易击穿,而来也可以通过中间充填隔绝物的方法来阻隔高温对战车的影响,这也是最正规的办法。但是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日本的钢产量不足,哪怕是拿下满洲,日本合规格的钢的产量严重不足,制作不出足够厚度的战车护甲,这也是日本的战车与欧美战车差别最大的地方。
一旦在战场上相遇,日本战车极有可能一炮打过去,对方的战车一动不动,而对方的战车一炮打来,便很可能将日本的战车一炮击穿,后来日本和苏联的诺门坎战役,日本就在这方面吃了很大的亏!当然了这是后话!
现在这个时候,日本的战车还没有太好的应对燃烧*瓶的方法,好在燃烧*瓶投掷的距离有限,只要稍微后退几十米,便可安然无恙。
两辆日本战车退到了两百米开外之后,便在后面游弋,不敢随意向前。
半天之后,关东军又从后面派上来了上百名的士兵,分散开来向阵地发起攻击。
黑夜之间枪法的准头大受影响,王旭只好打电话联系后面的炮兵发射照明弹。
一时之间阵地前沿大放光明,早有准备的五十二师士兵们对突然间有些慌乱的日本兵疯狂的射击起来,当然那几处暗堡却并没有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