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军火贩子的抗战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1/2)

目录

今天二位院长被牵扯了进来。”说着王启年挑眉看了一眼戴季陶,很明显谁都看的出来,于右任今天不过是被利用了而已,戴季陶才是那个另有所图的人。

王启年一说完,于右任的脸上就充满了愤怒,他转头看向戴季陶,冷声问道:“季陶,今天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啊!”戴季陶不由自主的向后回望一眼,他之前的那名小厮此刻已经不见了踪影,戴季陶心里一急,开始在人群当中张望寻找起来,然而他原先的那名小厮已经不在了。

“这个,这个……”戴季陶一时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不是他不想说,而是这中间有太多难以启齿的话,一旦说出来他戴季陶整个人的脸面都会被丢尽的。

王启年明白今天戴季陶是不可能说出什么来的,所以他只是冷冷的说道:“二位院长,今天发生的一切,我们都会如实向侍从室报告。将来或许还会有侍从室的人来向二位询问情况,还请两位到时如实回答。”

王启年看见远处的范青朝自己打了一个手势,他轻轻点了点头,转身对两人说道:“两位院长,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你二位是不是马上命令车站放行,毕竟军运机密,一刻耽误不得!”

于右任深吸一口气,他也没有再看戴季陶,轻轻点了点头,随后招来一名手下吩咐了几句,果然前面传来了放行的消息。

王启年将于右任和戴季陶两人请下火车,然后他向外招了招手,站在火车前后守卫的士兵们立刻便登上了火车,范青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混在士兵当中,登上了火车。

这一次在第二师调用的仅仅是王启年手下的一个警卫排,加上范青手下的人手和南京木材厂那边的抽调的一部分人手,守卫一辆火车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日本人还不明白事情真相,火车一旦驶离了南京,其踪迹就更难寻找,日本人别说是在铁路上动什么手脚,就算是想要强行劫车,也要问一问,手上有着这么多轻重武器的王启年和范青答应不答应的。

在于右任让人放行之后,火车很快就会启动,范青想了想,还是从车上走了下来,他走到站台边正在嘀咕的于右任和戴季陶身边。

于右任有些奇怪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少校军官,“你是?”

范青向两人敬了一个军礼:“学生是军事委员会下属军事技术统计调查处行动一科科长,两位院长,今天回去之后,还请二位忘记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切,我不知道王营长是怎么跟二位说的,今后除非是委座亲自过问,今天这趟火车押运的只是普通的军需物资而已,什么军械火炮之类的通通没有。对了,日后无论是什么人问起来,卑职今天都没有出现在南京,这一点还请两位院长谨记。”

说完范青不待两人回复,便立刻重新跳上火车。范青朝王启年点点头,王启年朝前面一挥手,火车便轰隆隆的驶离了下关火车站,顺利的通过渡轮,到达了对岸的浦口,王启年和范青这才放下心来,这是两人最担心的一段路程,就怕日本人失心疯的在长江渡轮上下手,一旦如此,事情就真正麻烦了!

火车一路向西驶去,除了在必要的时候补充一些物资

第二五四章余波

南京,下关火车站!

于右任和戴季陶看着缓缓驶离的火车,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是走了!

“季陶,你知道这个什么军事技术调查处的底细吗?”于右任皱着眉头问道。

戴季陶摇了摇头,说道:“我现在连军事委员会下属有多少个组织都不清楚,怎么会知道一个军事技术调查处的事情。不过这个军事技术调查处成立的目的光是从名字上看就能猜到一二,总归是与军械武器的更新发展脱不了关系,想必这一次巩县兵工厂那边能有所突破,这个调查处也是尽了一份力的。”

稍微停顿了一下,戴季陶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一二八事变以后,中正重新上台,现在在武汉闹得红红火火的复兴社,就是中正一力扶持的。我们这些老家伙看样子在中正心里已经有些没用了!”

于右任拍了拍戴季陶的肩膀说道:“季陶,你多想了。年青人有些冲劲是正常的,但是毕竟还需要咱们这些老人来领路不是。不过,话说回头,季陶,你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早上我刚一上班,你老弟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把我拉到了下关火车站,这事,你总得给我一个交代啊!”

“这事,”戴季陶脸上露出难色,“这事真是有些不好开口,还请髯翁不要再问,小弟回去以后一定将一切都清理的干干净净。”輸入網址:Нёǐуапge.сОМ觀看醉心张節

于右任还想要再说什么,就见戴季陶指着远处说道:“咦,陈裕光怎么来了?”

于右任赶紧回过头来,果然从站口一辆汽车上下来的正是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

陈裕光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来他赴美留学,还曾获取过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陈裕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化学系主任,还曾两次担任过代理校长的职务。

1927年11月,陈裕光被聘为金陵大学校长,成为金陵大学第一任中国校长,也是全国第一位担任教会大学校长的中国人。

于右任和戴季陶都是文化界人士,对陈裕光自然是一点儿也不陌生。

“景唐老弟,你怎么来了?”戴季陶开口问道。

“季陶兄,髯翁,小弟此来是因为有一批托人从美国买回来的仪器设备要取,你们也知道现在金陵大学的现状,我这也是不得已啊!”说道这里陈裕光不自禁的叹了一口气。

金陵大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最早开办的大学之一,也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当时金陵大学的教材、图书杂志、教学仪器以至生活设施都来自美国。学校的校长、教务长、各系主任均系美国传教士。

陈裕光目睹此状,深为感慨,他认为外国人办学不合中国国情,应当把教育权还给中国。他就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呈请立案。1928年5月办完立案手续,9月20日获准立案。这是当时国内13所教会大学中第一个向政府请求立案并首获批准的学校,对其他教会学校的相继申请立案,起了推动作用,使的中国的教育慢慢回归到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立案之后,陈裕光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首先改理事会为校董会,使中国校董占总数的2/3;又将各院院长、系主任及各级领导逐步改由中国人担任,大为增加教职员工中中国人的比例。同时,他重视发扬共和精神,民主办校。加强校务委员会机构,吸收更多的教授参加校务会议,并设立校务会常务委员会,十多位常委每周开一、二次会议,讨论研究校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教会对金陵大学的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