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
西北军余部约六七万人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童玉振、孙良诚、秦德纯、赵登禹、张维藩等人的带领下,退入山西,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1月,这些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张学良给了二十九军五十万元的安置费以后就撒手不管。晋东南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盘,二十九军驻扎在此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衣衫褴褛,如同乞丐。
尤其是后来阎锡山潜回山西之后西北军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范杰查过资料,今年八月,在张学良的大力推荐下,GM党中央政治会议将会任命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
察哈尔虽然地狭人稀,但毕竟是个落脚之地。但察哈尔依旧贫瘠,数万西北军日子恐怕还是会过得穷困潦倒。
现在是西北军最困难的时候,范杰的打算就是在此时与西北军搭上线,慢慢的扶持西北军成为华北举足轻重的抗日力量,东北军,他是真心信不过。
二叔范熙申已经在运作和西北军在北平主要将领的会面,范杰只是在等着罢了。
第三十二章平津(五)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老汪已经出去了,范杰带着小柳,开着车,满北平城的转了起来,仔细留心过后,范杰回到了燕京大学。
九一八之后,这里的东北口音越发增多,这些东北来的难民在这里贱价卖出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换回少许金钱,没有物品的就只好卖儿卖女了。
随着这些东北难民的涌入,北平城内地反日气氛越发浓烈,东北人士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流亡学生日日在城里组织游行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收复东三省。
北平市政府对这些流亡学生还真没好办法,抓人吧,前脚抓进来,后脚就有人拿着张学良的名片来保人。
张学良一枪不放丢掉东三省后,全国的舆论压力和来自东北军内的压力差点让他直不起腰来,更重要的是丢掉东三省,就丢掉了东北军安身立命之所。
丢掉了东北的财税,数年苦心经营的工厂,丢掉了全军官兵的家属,整个东北军成了无根地浮萍,然而更大的压力却是精神上的,东北军官兵甚至不敢穿军装上街,不敢招惹任何人,一句干嘛不打膏药国去,就让他们屁滚尿流。
燕京大学的学生们常常趁课余时间去示威游行,但好在近期稍微平静了一些,但也都在学校憋着劲的排练各种话剧等,进行了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宪楷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范杰找过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排练,依范杰后世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话剧实在粗糙的够可以,但是很有激情,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台上的排练暂时停了一下,宪楷转过脸来却看见范杰站在一旁,赶紧下台走了过来,抱住范杰的胳膊,说道:“表哥,你怎么过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范杰微笑着说道。
宪楷抱着范杰的胳膊,给她的同学一一介绍范杰。
要知道,这时候的表哥可与现在不一样,那个时代,表哥表妹结婚时很常见的事情,毕竟人家青梅竹马这么些年。
刘志文,燕大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大四。生的是面白如玉,高大威猛,自诩风流倜傥小郎君,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家世不错,不缺钱花,人长得帅气,学习又好,言谈举止很厉害的样子,自然也受追捧,然而缺点什么呢,缺个好的女朋友,于是他就盯上了宪楷,刘志文第一次见到曾宪楷,当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心脏猛的跳了好久,惊为天人!
之后便一直在不停的接近宪楷,他早就发现追求宪楷的人不少,但是宪楷却一个也不理,而他则借助职权,硬生生的插入到这次话剧排练当中。
范杰的出现让他有了危机感,于是刘志文酸酸的说道:“表哥,你既然来了,不如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
范杰推辞不过,只好无奈表示自己还是唱首歌吧: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一首歌唱完,范杰看着下面的同学们还是震惊之中,便拉着宪楷悄悄的溜了。
就在范杰带着宪楷游玩的时候,听完他唱歌的同学们终于回过神来,一下子就炸锅了。
这首歌的原名叫“一条大河”,后来才改名为“我的祖国”。
在原作者的眼中,这“一条大河”,它汇合着长江、黄河,汇合着祖国的每一条小溪,
“一条大河”流淌的是“爱国情,民族音”,可以说凡有龙的传人的地方,就有这“一条大河”歌声的流波。
长江的确是中国最大的一条江,居住在这个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国相比仍然是少数。
“一条大河”,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
譬如松花江!东北的沦陷!
范杰的这首歌之后被拿来作为他们这部歌剧的主题曲,一遍又一遍的在北平各所大学里演唱,慢慢的传遍
许多从东北逃难来的人们,听到这首歌首先想起的就是自己的松花江,他们在北平的这些日子,听着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