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
局势不会不多做准备的。”范杰劝道。
范源清点点头说道:“这样吧,为父先去封信打打前站,好歹家里也是这几家公司的股东之一。在长沙的这段时间,你要好好陪陪你母亲,你这次去上海参战,你母亲是极为的担心。”
“知道了,父亲!”范杰点头应道。
从书房出来的时候,范杰便回了自己那屋,母亲正在带着下人收拾,范杰和母亲又聊了一会,母亲才离开。
范杰将自己的行李打开,略作收拾,最后在箱子底部拿出一封信来,这是范杰在参加淞沪会战前写的遗书,这一次侥幸能够归家,也是苍天庇佑。
范杰轻轻将遗书焚毁,他不想母亲意外看见,徒惹伤心罢了。
回到二十一世纪,忧伤的气氛似乎还在他身边,整个星期天他都没有出去,留在四舅家里给表妹补课,顺便在网上查一些租房的信息,到了晚上他才回了宿舍。
好在过了一天,情绪缓了过来,第二天早上起来,范杰吃过母亲特意准备的葱油粑粑,和母亲打了个招呼,便驱车回了湘阴老家。
范杰的老家并不在湘阴县城,而在东乡青山铺,位于长沙城的东北部,距离长沙城也只有20余公里。
范杰回到老家的时候,还不到上午十点,范杰找到二叔范源远,将招人事情对他一说,二叔拍着胸脯说,事情就交给他了,保证给范杰弄得漂漂亮亮的。
范杰对于二叔的能力还是十分信任的,他老人家在湘阴数十年,这点事情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下午的时候,范杰带着许多的礼物到范青和小柳家里去了一趟,他们这一次陪范杰出生入死也着实不易,将训练新人的事情一说,两个人也极感兴趣,保证积极参与。
安排妥当之后,在傍晚的时候,范杰开车回了长沙,累了一天,早早吃过晚饭,就休息了。
等范杰在二十一醒过来时,也就是早上七点多了,学校开始上课了。大一的头一讲课是高等数学,范杰到的时候,阶梯教室里已经满满的都是人了,他只能在最后一排找到座位。
很快上课铃声就打响了,高数老师走了进来,这是一位老教授,十分精神的介绍了他自己,便开始讲课了。
自从穿越之后,范杰的精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记忆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能说是过目不忘吧,但理解能力确实比以前强了许多。
范杰对学习还是极为认真的,他始终认为,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有帮助的,光是这种态度,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就这样,范杰步入了正常的大学生活,就在星期二早上英语课上课之前,班长张力将他们这一届新生的学生证和借书证发了下来,范杰终于可以去逸夫图书馆借书了。
周二下午的时候只有一讲大课,范杰抽空去看一下附近的租房情况。
范杰在水房外面的公告栏上,选好了三处房子,一一过去看。
第一处房子在学校西门外的小区里。出了理工大学的西门,街对面是一处小市场,有好几家饭店,这里面有家米线点的米线做的不错,范杰来吃过几回。
范杰接着往里走,一路行来,环境有些不大好。这套房子在小区尽头的一栋六层楼里,范杰进了楼,楼道有些破旧,房子在三楼。
范杰拿着公告栏上的贴条,敲门进去,是一位中年大叔,说话有些粗声粗气的。
范杰拿着贴条和大叔说了来意,范杰看了下房子,又问了下价钱,便起身告辞了。
价钱有些高,范杰心里也不大满意小区的环境。
接着范杰去了第二处房子所在,也是在校外,不过是学校南门外面,马路斜对面的理工一号家属院里。
附近不远就是网吧,对面还有饭店和理发店,不远处是二五五医院,这里的环境倒是挺好,房屋格局也不错,一百二十多平,有点大,范杰上去问了下价钱,比第一套房子那边还高。
可是条件确实很好,范杰心里有些犹豫,可是在楼下,无意间远远看到了班导,范杰立马就作出了决定,PASS掉这套房子。
第三处房子是在学校里面,操场西南角的几栋老式家属楼里,范杰其实是不愿意在这里的。
不过这里确实很清净,因为实在校内治安也没有问题,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些退休了的老教师。
范杰看的这套房子的主人就是以前的老教师,女儿女婿在一号家属院里买了套房子,女婿经常出差不在,女儿一个人带着孙女有些忙不过来,这才想把这边的房子租出去,搬到那边去和女儿住在一起。
房比较老,估计最少有30年房龄了,但是八十多平米,带装修带家具的房子,每个月只要500块,一向喜欢清静的范杰便点头应了下来,况且这里离西门也近,比较不错、
范杰和房东两口子签了三个月的合同,一下子1500就花了出去,范杰的手里还真有紧张了,王铎的那副扇面是时候出手了,范杰心里打定主意。
夜里的时候,范杰休息的有些晚,自然在30年代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不过这是在家里,也没人管,父亲早早就去湖南师范上课去了,母亲是巴不得范杰多睡一会。
在湘阴老家,范杰开始对二叔找来的年轻后生训练了起来。
不只范杰一个人,小柳、老汪、范青都参与进来,范杰明确的对他们讲了,这些人将来都是他们的直属手下,所以三人也很卖力,在范杰的指导下,天天在湘阴老家操练召集起来的人手。
这些人都非是家中独子,也都并未成婚,范杰让二叔将他们的家人一一安排进范家的工厂当中,彻底收了他们的心。
第十七章长沙(三)
范杰站在父亲范源清后面,恭恭敬敬和父亲一起向蔡锷将军的墓庐三鞠躬,前面地上放着从家里带过来的祭祀物品。
这里是岳麓山麓山寺后上方的山坡上,静静的矗立着蔡锷大将军的墓庐,正上方是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好兄弟民国元老黄兴黄克强之墓,在他们四周,分布着刘道一、陈天华、蒋翊武等战友的墓。这些曾经惊天动地,再造一个中国的湖湘子弟们,日夜俯视着身下这片久经沧桑的土地。
他们的人生和功业,早已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范杰随父亲对这些先辈们一一鞠躬,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再过半月就是清明节了,此番前来勉强也算应时。
范源清拿出身上带着香和纸钱,用火柴点燃,在烟雾缭绕中立正肃立,犹在蔡锷将军墓前站的时间最长。当年在日本号称中国三杰的蔡锷,蒋百里还有自己的兄长范源濂,这三位至交好友,如今也只剩蒋百里还在世,却也是刚出牢狱。
“走吧,”一声叹息,范源清带着沉重的心离开墓地,一路蜿蜒向上,直至山顶。
这里是岳麓山脊的中部,站在这里俯视长沙、湘水,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顿时而生。
登高远眺,岳麓山如一巨大的盆景,“山、水、洲、城”空间布局优良,湘江作带,岳麓为屏,橘子洲静卧江心,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派山光水色,清明灵秀,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
范源清这次带范杰上岳麓山是要去云麓宫请宫主给范杰看下病,之前范源清已经请长沙的几位名医都看过了,什么毛病也没看出来。
父子俩转道向南走,走出不到500米之后,便来到了岳麓峰顶的云麓宫。
云麓宫是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嘉靖年间,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隆庆年间,在山修道的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址处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名云麓宫。
每天来这里进香的人都有不少,范杰随父亲上了几柱香,之后,便随着一名值守道人上了宫内的望湘亭,亭在拜岳石上,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凭栏远望,湘江与长沙城区尽收眼底,可以领略“直登云麓三干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