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3)
与外白渡桥毗邻的是乍浦路桥。上海开埠后,传教士文惠廉曾经在苏州河上建起一座浮桥。
1873年工部局将浮桥改建为木桥,称为“里摆渡桥”、“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1927年又改建为长72米、宽米的3孔钢筋混凝土桥,载重量10吨。
河南路桥亦称三摆渡桥。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三摆渡桥”,1925年又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米,宽18米,有3孔,载重为量15吨。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
福建路桥又称作老闸桥,因此地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闸。1875年在此建起一座木桥,就叫老闸桥,
老上海人一定记得在苏州河上有一座连接山西南路和山西北路的六孔木桥—盆汤弄桥,
除了上述桥梁外,苏州河上还有以垃圾来冠名的桥梁——新、老垃圾桥。老垃圾桥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桥”。新垃圾桥比老垃圾桥更出名,是今天的xī • zàng路桥,也称泥城桥。
上海的桥很美,也很方便,但是为了安全,杜词和乡亲们却不能过,只能走水路,坐渡轮。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左右,天都没亮,杜词和战士们就在苏州河边一字排开,准备打劫一艘渡轮,护送乡亲们去上海。战士们日本鬼子的衣服在岸边走来走去,不时着急的向西边张望着。
他们在岸边等啊等啊,过来了好几个渡轮,都不停。杜词跟三浦友和鸣枪警告,大家都不停,为什么呀?那个一排站赵大胆说:“是不是渡轮坐满了呀,还是看着我们穿着鬼子兵的衣服都不敢停,这怎么办。”
杜词说:”我们都强行登上渡轮?可是渡轮怎么上去啊,在水中间,我们怎么上,那个小船儿拦不住不过人家。要不,拿枪照这个船上的旗子开枪或者造船上了没人的地方开枪。把他们迫停下来。”
一排长说:”我不敢。””行,我来。”因为渡轮船上坐的都是老百姓,他不是军用挺,所以杜词跟赵大胆说归说他们也不敢开枪啊,只好光喊,但是渡轮上人看见日本鬼子谁敢停,都不敢停,直接就过去了,假装没看见。
等啊等啊,杜词这时候。就直接脱了帽子在地上转来转去,像个拉磨的驴一样。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又开过了一首渡轮,一排长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说:“来了,来了,又来了一艘....”。杜词一看渡轮又来了,眼都红了,:”跟我去拿枪对天空开枪吓唬他们。”不等他们跑过去,渡轮自己就上陈家村这个码头开过来了,然后才在离她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从渡轮上面放下来两条小船向陈家村的渡口划过来。杜词怕是鬼子发现了立马警戒起来。等到小船离得近了才看清楚,原来是张政委带的人。杜词赶紧迎了上去,把政委从船上迎下来说“政委,你要再不来,我们都要开枪武力夺取渡轮了!”
杜词和政委跑到村里边抓紧时间安排老百姓上渡船。哎呀,这个人太多了,又有老人又有孩子,虽然先让老人和孩子上,可是也用了好多的时间才上去。等到一千多个人全部都上去以后。已经是下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