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6(2/2)
怒火中烧的张耳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他努力回想了一下,还真就记起了张承有来过私信,说的还正是陈良提的什么水果出路。当时他刚知道会稽郡的一些民生任务已经被安排了足足三年,那个郁闷劲头就不用说了,光是郁闷就没有过多思考。
“张承……似乎是被陛下点名通报表扬过的人物……”张耳心生了一些忌惮,但是很快就放下了。他可是当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gāo • guān的人,与赵歇接触不知道多少遍,打从心里认为君主也就是那个样子,进入君主眼界也不是多么了不起,没多久君主还记不记得那个人很难说。但是吧,他不免又思索了一下当今这位皇帝的性格:“陛下与老主顾不同啊!陛下看中谁,那必然是会进行培养,除非是能力无法承受更重的职务,不然都是注定高升……”
张耳思考这些也就是一小会的功夫,他看到陈良注视自己,抱着拖一拖,等上禀的公文有回复,或是那些老相识通气,最后才决定该怎么处理的态度,说道:“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你若是配合本郡守,本郡守可以当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陈良结束揖礼的姿势,缓缓地立起腰来,低声应了声“诺。”,随后退了出去。
张耳是一直看到陈良的身影消失才将目光收回来,他对侍从吩咐道:“选几个机灵的,包括你,盯紧他们!”
年轻的侍从也是应“诺!”,不过应诺之声可是要洪亮和坚决。
等待屋内只剩下张耳一个人,他伸手拿起茶杯,脸上可谓是纠结万分,微微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张承啊张承,你到底是针对老夫,还是天生就不会做人为官?自己将该捞的捞干净高升去了,有后续就不能私下将一系列的事情透露给老夫么,老夫的人情就这么没价值?”
张耳在郁闷,陈良也非常的郁闷。
离开后的陈良出去就被六个县令、县长堵住了。
六个人一看到陈良,各自行礼之后就是一连串的问题,问得陈良连连苦笑。
“唉,说到底还是老上司真的有点那什么,搞得张耳真的已经没什么好干了。”陈良心里其实也郁闷。
第一千零七章:捅娄子
“就这么任由那一位搞下去?”曲阿县令曲琳是后面才到来,他刚刚下马就看到一众同僚拥簇着郡丞陈良除了府衙,一问大略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他说:“不管怎么样,老上司为郡内规划三年的计划,怎么看都能让会稽郡成为富足之郡。”
好的东西只要不是傻到没药医其实都能清楚,张耳是笨蛋吗?曾经能够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家伙,怎么可能会是笨蛋嘛!
“或许应当去信给老上司?”乌程县县令黄霑有犹豫着说完,陈良立刻开口。
“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陈良没有说张耳以势压人的举动,但是他十分清楚事情一旦闹大,张耳会不会得到惩处是不清楚,他们这些人估计是要丢官。
本身会稽郡的政务就是一件扯不清楚的事情,张承或许觉得自己那么做十分对,但是站在张耳的角度却又是另一个样子。
“我们尽量配合郡守,将事情尽可能地平淡化处理。”陈良沉吟道:“郡守需要的是有人响应中枢的号召迁移边郡。”
几个县令和县长都是低低叹了一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比较纠结。
下属越级告上司,不管是告赢还是告输,以下犯上的罪责本身就会成立。他们是文官体系,闹出这么一件事情哪怕不被撸掉官职,以后还能继续在官场上发展,任何一个上司都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官途肯定是要变得异常坎坷。要是在军方的武官体系,以下犯上那可是砍脑袋的罪责,毕竟军队上下级关系的严格性就是那个样子。
他们不约而同地听到消息急急忙忙赶来真的就是一心为民吗?或许有人是这样,但说全部恐怕是未必的。张承留下的会稽郡三年计划有利于发展,等于是给予他们一个创造政绩的方案,张耳有变动的想法才是他们反应这么激烈的原因。谁都知道和上司顶着干,最后不管成不成都是污点,这样一来顾虑也就产生了。
一帮人软化,决定不和张耳顶着干。因此也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他们是不清楚围着说话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最后,他们商讨出了一个认为合理的方法,一些已经开始栽种果树的村庄尽力保住。至于那些抗拒栽种果树法令的村庄嘛……既然什么都不听,那也没有保住的必要,是不是?
一群人聚得快,各自分道扬镳回到治所也不慢,张耳得知那些县令和县长都回去。他嘴角的冷笑根本就没有掩饰。
“要是全部真的一心为民,老夫还能产生敬佩心理……”张耳就是清楚那样的官很少,他毕竟是有足够经验的人:“料想接下来他们应该会安分地听从老夫的安排,只是还需要挑选一个人杀鸡儆猴,挑选谁好呢?”
张耳很清楚搞陈良不合适,毕竟陈良是郡丞,哪怕是搞倒了影响也着实太大。那么他就只能选一个县令或是县长,至于选谁其实还没有人选,就等着看看到时候谁最不听从命令。
“等杀鸡儆猴之后,先前张承的铁杆也需要一一处理掉。”张耳的处理肯定不是shā • rén什么的。他挽着下巴的胡须:“边郡不是还缺乏父母官吗?年终评定的时候,给他们一个优,再突出一下他们的能力,不留痕迹地举荐前往边郡。”
什么叫政~治斗~争经验?这就叫政~治斗~争经验!
张承要是知道自己为了会稽郡好,所以走之前有了布置,搞得张耳上任之后无比郁闷;郁闷之下的张耳知晓不能改变政略,毕竟张耳也清楚那么发展对会稽郡有着很大的好处,但张耳就是不能忍受三年什么都干不了,结果开始想别的办法捞政绩,然后牵扯进去一大票人。张承不知道也不会跟着郁闷?
就在张耳正在布置着自己的计算,并且已经要拿出来执行,一个人过来了。
来人是张耳以前在赵国时期的好友,名字叫贲郝。
贲郝是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人。他曾经在赵国当过武将也做过地方官。怎么说呢?他当武将没有太出色的战绩,可是也未曾有过十分难看的败绩,只能说是四平八稳。作为一名地方上的文官吧,他依然无法将治下治理成人间乐土,但是让治下大多数人能吃饱饭基本是没有什么难题。
什么都平稳是贲郝的特点,这也是他学了儒家学派之后认为的中庸之道。他会过来会稽郡自然不是因为意外什么的。是出于公务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