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5(1/2)
详细点应该说他已经在会稽郡郡守的位置上坐了七个月又三天,对此这位曾经赵国的“gāo • guān”其实是有些感到失望的。
赵国还在的时候……换个说法,应该说是陈余和张耳辅佐赵歇复立赵国之后,两人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丞相,怎么也能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的,还真的就是掌握不俗的权柄。
好景不长,复立后的找过是第一个遭受秦国大军攻伐的国家,那段时间陈余和张耳是手忙脚乱地抵御来自于两路的秦军。
秦军是哪两路攻赵?就是河内郡、砀郡一线的徐岩主力,和雁门郡、太原郡一线王贲的偏师。当时的情况是张耳带着吕臣等一帮人抵御来自西北面的王贲所部入侵,陈余和司马昂、李左车等人主要应对秦中原军团的主力。
很奇怪的事情,秦国中原军团分为两部,作为偏师的王贲所部反而是侵略如火,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占雁门郡和杀入太原郡,大军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攻击到了壶关。逼得张耳向陈余求援,陈余派出司马昂赶去援救才算是击退了王贲所部。
徐岩率领的中原军团主力对赵攻略的进程比较缓慢,一直是徘徊在河内郡与上党郡,主要战场还是以砀郡为主。不过也怪不得徐岩,那是因为南边还有已经形成崛起之势的吕哲,要是中原军团的主力移走真的不管不顾杀入赵地,三川郡没有了中原军团挡住,吕哲估计就该率军攻秦?
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徐岩所部是以步兵为主,哪怕是有骑兵也是必要的侦骑、斥候之类的角色;王贲麾下是长城军团改编而来。可是有着三四万的骑兵来着。
秦军的骑兵历来不弱,对外打月氏或是匈奴都能像是揍狗一样的教训,对内与各个战国打也能分分钟教大多数各诸侯怎么做人。
赵国是中原诸侯国中唯一能够与秦国骑兵较量的国家,不过那是李牧在世时的事情。自李牧枉死,狄人游骑和北地骑兵皆尽覆灭,赵国的骑兵就拿不出手了。复立后的赵国是有心要重建骑兵,但是没有良将,走的是传统的战车路线。
唔……实际上除了吕哲没有发展战车兵,各个诸侯国都是主要建设战车兵。等待吕哲建设的骑兵席卷中原的时候,那时各个诸侯想要重视骑兵也来不及了。
吕哲的骑兵呼啸攻击齐国,上演了战场分割和奔袭的威力,天下人才也知晓原来骑兵有这样的用处。不是根深蒂固地认为只能切断粮道或是像胡人骑兵那般打游击。
张耳比较郁闷的就是关于吕哲的一点,他当时可是一再邀请吕哲北上合击秦国的中原军团来着,但是一次次都是被吕哲拒绝了,说是什么楚国项梁虎视眈眈抽不出人手和精力。
实际上当时的项梁经过庐江郡、九江郡、会章郡屡次与吕哲碰撞。已经龟缩到会稽郡去舔伤口,哪有可能再主动挑起战争。
张耳始终认为当时要是吕哲愿意出兵,前后夹击之下秦国的中原军团肯定会被消灭。一旦秦国的中原军团没了,赵国就就能够专心应对西北方的王贲所部,不是一直被牵扯在两条战线消耗国力,后面天下都还没有定鼎趋势就失去了争霸的希望。
融入帝国,张耳更加郁闷的事情发生了,吕哲登基为帝,一大票人都有高位显爵在身,本来以为自己非常重要的张耳却是只得了个四等男爵,要说心里不落成巨大的反差绝对是不可能的。
“陈余那个老小子这一趟出使回来,爵位肯定是要上升。”张耳双眼没有聚焦地看着前方,想着:“连那个不学无术的刘邦都能被赋予那么重要的任务,我只能困守郡守一职……”
一地之郡守不算gāo • guān吗?如果这样理解绝对是大错特错。郡守其实非常重要,并且被赋予的责任也非常重,但精力基本是被牵扯在民政上面。
张耳对于民政并不是那么拿手,因此只能是维稳罢了。他在想事情的时候耳边传过一句什么话,一愣神,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郡丞陈良重复道:“执政府似乎是要加重精力,转到陛下关心的迁移民众到边郡。”
“迁徙民众?”张耳知道这么件事情,皇帝一直想要迁徙更多的人到边郡,只是一直以来成效不高。他愣神是有原因的,会稽郡不是什么人口大郡,但是也不算少啊?他问:“中枢有什么关于迁徙民众的事情下达到郡里吗?”
陈良摇着头:“以前是有不少关于宣传迁徙边郡好处的公文,近一段时间没有。”
张耳扯了一下嘴角,关于宣传迁移边郡好处的公文一直都有在下达,倘若光依靠宣传就能让民众自发迁徙边郡那自然是极好的,问题是效果并不怎么样。他一直在内心里鄙视中枢制定策略的矛盾性。
所谓矛盾性比较凸出,那就是强调边郡需要人口的同时,一些政策和举动上过于软弱。以前各个诸侯想要哪里充斥人口,一道强硬的命令下去,民众不想迁徙也得迁徙。哪有那么多的麻烦?
会稽郡在楚国复立之后作为直隶地区在项梁手上有过一段建设,那个时候项梁不但从治下疆域强制民众迁徙会稽,甚至是对周边诸侯也使用了一些手段掠夺人口,才从秦国时期的六七十万暴增到接近一百三十万。
瞧瞧,项梁仅是用不但二年的时间就让会稽郡的人口翻了一倍,可见强权之下的民众该是多么的无力。
“项梁强制迁徙和掠夺人口,那些人在会稽安家之后是有怨言。可是有怨言又能怎么样?”张耳的思绪有点飘忽,嘴角又情不自禁地勾了勾像是在冷笑,脑海中继续想着:“暴力压制怨言,行政上面给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只要是能生存下去,掌握暴力和民生权力的统治阶层,想让民众感恩戴德什么的简直易如反掌。”
许许多多的人真就是不理解了,不管是叫民众还是称呼黔首,从来都只有服从统治者的份,很多时候压根就不需要让治下明白那么多,只管让治下听话也就是了。
帝国的皇帝看着并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更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帝皇,看看原本有接近二百万众的百越现在是什么状况。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罢了,皇帝都快将百越族裔给抹没了。再看看对外不断在干什么,抓捕奴隶,挥军攻伐。无论怎么看皇帝都是像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多过于像仁慈的人。
“是因为崛起于微末,担忧因为血统的事情让臣民无法信服?”张耳自己又摇了摇头:“经查,追溯血缘的话,皇帝可是史皇氏。那可是仓颉(黄帝时期造字史官)的后裔!”
什么经查之类的,其实就是一帮闲着蛋疼的家伙想要为皇帝找一个显赫的出身,也不知道是怎么追溯的。皇帝成了史皇氏或是姜氏吕姓。
史皇氏是造字的仓颉后裔,这位可是已经登上神位的大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