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8(3/4)
旧有列国不是消失就是成为封国,有那么一段时期吕哲麾下的文武官员比例再次出现变动。随着旧有列国的文武被接纳,帝国建立的时候武将集团多了一成达到了军方集团的七成,文官集团却是多了二成达到了九成。
一些“有心人士”那么一计算,军方的七成将校出身旧有列国,文官集团九成也是出身旧有列国,他们曾经弹冠相庆,认为是一件很好的趋势,也认为吕哲虽然出身秦地却是极为照顾旧有列国故地出身的人,基本是带着一种莫名的热切,大有想要将秦系文武压下去的念头。
近几年吕哲制定的国策没有更动。可是秦地出身的人却是以一种“涌现”的规模开始充斥官场,仅仅是不到三年的时间,中枢的官员比例秦地出身的人重新占到了三成,军方秦地出身的将校恢复到四成,文官集团比之前三成的时候多了一成达到了四成。
帝国的官场任职任命有一套流程,看政绩也看考核,可是一旦人的内心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会去想一样的平台机会平等,只会从一系列的事情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那就是秦地出身的人有重新抬头的迹象。进而得出吕哲将要大用秦地出身人等的猜测。
国防军有二十个军团的规模,其中有八个中郎将军团长出身秦地,这六个军团中有五个是骑兵军团,而帝国才有六个骑兵军团。吕哲对骑兵军团的看重天下皆知。六个骑兵军团竟是有五个是秦系的中郎将,这又是那些人猜测吕哲要偏向秦系的佐证。
再看看其余三个秦地出身的中郎将率领的三个步军军团驻扎在哪,一个满编的精锐步军是驻扎在三川郡的洛阳,另外两个精锐满编步军分别是在邯郸郡的邯郸和巨鹿郡的观津。只要一看山川舆图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三地中的任何一地都是属于战略要地,是重中之重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余的各个军团。骑兵军团仍然在加强,步军却是已经逐渐裁撤辅兵和裁减战兵,少有处于满编的状态,驻扎的地点除开是在边郡之外,虽然有不少是处于交通枢纽,可要说是什么重中之重的战略要地就不像是了。
旧有列国出身的将领也有区别,早期追随吕哲从夷陵崛起的那帮六国人士,他们身处高位,不过心未必是向着旧有列国,像是共尉和季布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观看其所作为为并没有特别为楚人争取什么的样子。
另外一些虽然位处中郎将的职位,如吴芮、桓楚、周文、曹咎、周殷、司马昂等人,这些人都有各自的经历,出身也都不同,唯一有点相同的就是不上不下,想要做点什么也是大部分时候有心无力。
扶苏接受和平兼并,许多原本秦国中枢的官员大多选择离开封国,不当臣下之臣,直接效力皇帝,军方的代表人物是蒙恬、王贲、徐岩,文官的代表人物是隗林、李斯、王绾,大多也在很短时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继续发光发热。
也不是没有一些具有才能的人留在秦封国,比较出名的是蒙毅、冯劫、内史腾等人,他们并没有与另外直接效力皇帝的人断开联系,有一些迹象表明秦封国可以选在西域就是出自中枢一些秦系文武的操作。
很多人比较不理解一点,皇帝没有读史书吗?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偏处西北一隅,在发展中壮大,进而东进一统天下,将秦国安排在帝国控制力不会太强的西域,那是要重演历史?
张良就找过机会向吕哲表示出担忧,认为将秦封国安置在西域或许会是祸端。建议吕哲针对秦王扶苏的封地重新选择,甚至认为安排到海上新发现的那片吕宋大陆是个不错的选择。
“吕宋位处帝国海疆西南,现有的航道基本是要路过吕宋岛。”吕哲很是喜悦张良能从帝国的角度出发,说了一些吕宋所在地的重要性。而后又说:“吕宋地下是取之不尽的铜矿,岛上更是遍处宝石。已经发现的各种香料在帝国受到欢迎和追捧,博士了解这些之后还认为秦封国安置在吕宋岛合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