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4(2/2)
蒯通的履历一直是在军方,可是他并不能算是一员武将。更倾向于是文官体系,接获消息的秦国中枢在猜测汉国的军方策略是不是要出现改变,有一种呼声是认为汉王哲任命像个文官多过于武将的蒯通接任太尉,有可能会使开扩形态的汉军转为巩固内部。
十七万汉军渡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索性的是先前运来物资的船队一直停在原地,洛水河面上也就出现一种船只、小舟川流不息的情景,甚至能看到大量战马被牵入河道,人为驱使下渡河的景象。
很多动物天生就会游泳,马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几个秦军将领站在河岸看着众多战马像是在下饺子一般进入河道,然后又成群地泅渡过河,他们的眼神里满满都是羡慕。
章邯就是其中一个站在河边观看的秦军将领之一,他现在的身份是秦北征军第二战将,麾下就有五千新式骑兵。
“并不全然都是陇西马,有许多的是赵地和燕地马种,”苏角的眼神不错,发现了什么似得讶异道:“怎么会有那么的驽马?”
驽马是驼物用的矮脚马,其实就是滇系马,南方区域的马种一般就是驽马,它们是被用来作为畜力使用。
这一批前来的汉军中,用于作战的战马数量有将近十二万,用于拉车、驼物的驽马数量则是超过三十万。
物质逐渐匮乏的秦国对于汉国出动这么一个大手笔自然是无比的羡慕和震惊,蒙恬更是深深感觉到了汉王哲出击塞外的决心有多大。
“那些厢型车是什么?”
“听说有几个用途,最主要的是装载士兵,另外也用来携带床弩。”
“床弩?”
“是啊,汉国的混编军团大抵都有携带军事器械的习惯,那种厢型车有一种是专门用来装载巨弩,别看表面看上去长长的模样,其实两边是可以拉伸的结构,后车厢打开之后可以抬高,露出的是三具多发床弩,每辆厢车里面更是能够携带至少五十杆长达一丈的弩箭。”
“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
“……我看过汉军进行试射。”
秦军的高层对于汉军中那些新鲜事物也十分关注,亲眼看过试射的李由更是断言那种车辆一字排开漫射之下无人可以抵挡。蒙恬亲自前去观看之后也得出结论,要是那样的器械数量足够,任何一支军队都别想靠近汉军肉搏,猜测汉军携带那么多的厢型车是用来针对大规模的骑兵冲锋。
新来的汉军用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才算是全体过河,司马欣是坐在最后一条船只上最后渡河,他来到渡口的时候不但汉军这边的将领全部前来迎接,连秦军那边的几位重要将领也过来。
曾经的司马欣作为长史需要仰仗蒙氏鼻息,对于蒙恬自然是毫不陌生,对于内史腾和李由倒是比较陌生。而次一级的苏角、董翳、章邯等人有些有接触过有些没有,像是苏角就曾经与司马欣同事过,董翳出使汉国的时候也与司马欣有过诸多接触。
踏上岸的司马欣没有多么高姿态,与之本部的将校们互相致意后,率先向蒙恬发出问候。
蒙恬也没有感到多么的受宠若惊,也没有那个必要。
司马欣十分清楚自家王上对蒙恬的评价无比之高,甚至说过只要蒙恬能归属帐下,征伐塞外必定无比顺利,哪怕是日后向西开扩也不再缺乏统军主帅,等等充满期盼性的话。
中华第一勇士啊,不是内战中所谓的“名将”,是在针对异族的战场上获得无比辉煌的将军,吕哲对这种人一直是心存尊敬,先是李牧之孙李左车也是受到这一类的影响才被看重,李左车归属帐下后也一直在致力培养。
身份因为时过境迁改变的两人,他们见面后也没有过多的客套,商谈进兵顺序是其一,最为主要的还是进行必要的沟通,随后大军也在阵阵的号角之中开拔……
第七百七十八章:必要的展现强大
“这么说,真的是战兵尽出了啊。”
两军会合,尽管不是在完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合兵,但毕竟是待一块了,双方的大体兵力构造都要互相知会,也能在进入作战状态可以从容地协商调配兵力。
秦军出战十五万人,出动的是包含一万骑兵和五万弓弩手,余下的七万各种如战车兵、长矛兵、戈矛兵等战兵,二万是辅兵。
军中以弓弩手数量最多,狭隘一点会认为秦军的出兵没有多少诚意,慨因弓弩手就是远远地提供远程杀伤的兵种。可是转念一想那么配置也没有什么错?与胡人交战一定要保持远程杀伤的优势,以远程杀伤兵种为控制战场节奏的主力,其余兵种负责起围堵和必要的防御。
且看秦军部队配置,显然是竟然深思熟虑,司马欣不好问那是早有方案,昂或是临出兵前由蒙恬自行调配。
司马欣为什么要思考这个?若是秦国早有方案,说明无论有无来自汉国的压力秦军都会北上参战,要是出于蒙恬的手笔,那么事情就就复杂得多了。
吕哲一直在推崇蒙恬的军事才能,更赞赏蒙恬对于行政上的能力,因此汉国君王想要将蒙恬收纳于麾下在汉*方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似乎吕哲是想将蒙恬收于帐下却没有做什么动作,不像是对其他人动用阴暗或是光明的手段,这也是很多人所迷惑的。
要是北上的秦军建制单纯出于蒙恬的操作。证明了蒙恬军事上的才能,可是也从某一方面证实秦国并没有完全倾向于与各国合并为一个帝国。
一个还别有心思的秦国是处在即将爆发大战的地缘之边,日后塞外汉军的补给大部分是需要路过秦境或是擦边而过。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就极多,汉国那边必然是要拿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出来。
华夏军队历来并不怎么进行细化,首先做到相应细化的是秦军,例如该是战兵下一刻绝对不会成为辎重兵,每一名士兵也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同一时间段的列*队还没有严格地进行战兵和辅兵的区别。也就是说,相对于秦军的正规化。六*队兵种混乱且职责模糊。
秦军在一统之战中消灭了超过了两百万的六*队,被消灭的六*队大多是没有进行过操练的建制。也就是刚刚放下农具的农夫。其实秦军中的很多士卒也是农夫,然而双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建制的细化上存在差距。
蒙恬也从司马欣那里得到了两个汉*团的编制,可能司马欣并没有完全地交底,不过大体能看出汉国的军团到底都是什么样的存在。
与秦军相同。汉军严格划分出战兵和其它非主战人员的区别,于战兵之中又细化出各类的兵种。如骑兵军团的突骑兵、游骑兵、散骑兵、具装重骑,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弓、弩骑兵这种远程杀伤兵种。而步兵军团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像是逐渐变成汉军主流的长枪兵数量最多,除了持盾朴刀兵、长矛兵、重步兵、弓兵、弩兵之外,一种专门复杂操作如车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