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1/2)
少了来自本土官员的解读。旧有的官吏基本是将事情给办砸了。若是真的追究责任下去,郡守所担当的干系说实话并不大,也就是一个反应迟钝,在这么一件事情里没有谁的责任最大,其实是国家培训和储备的官员不足。
“臣已经紧急调派一些官员过去补救,”贾平不断擦拭额头的汗水:“相信一旦将政令向黔首讲解清楚。事态会得到维稳。”
吕哲点点头问起了关于赵地那边的情况,毕竟巨鹿离邯郸郡比较近。后续他也有下达命令让贾平注意。
贾平的回答是除了前一段时间有一支大约五万数量的赵军开拔向北,其余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有五万赵军向北开拔是要前往太原郡。命令来自于吕哲。贾平所谓的与往常没有不同是,赵地那边也是在采取汉国的以工代赈,不过粮秣却是由汉国在出。
现在还剩下的秦国和赵国,她俩都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极度依赖于汉国的物资支持。秦国是在过去几年将民间的劳力基本抽调空了,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生产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产出;赵国这边却是先经历秦军的入侵,随后又被匈奴等胡人扫荡了一遍,连邯郸都一度陷入战火,基本都是被打烂了。
吕哲提出合并建立大帝国的基础就是两国的民生已经崩溃,失去汉国的支援秦国和赵国哪怕是想抵抗也没有物资支撑,两国很清楚抵抗可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必将还是会灭亡。一方面是条件优厚的合并,另一方面是汉军席卷过来的灭亡,结局相同下场却是不同,怎么进行选择也就变得容易了嘛。
赵王歇很干脆的在接到来自吕哲的请求就将邯郸中的十万守军北上一半,他本人也没有呆在邯郸城,而是出了邯郸城向东北方向移动了四十余里到了曲梁早早在等候吕哲的到来。
对于这位老丈人之一的干脆,吕哲暗地里收到的消息是陈余和张耳劝谏,张耳和陈余向赵王歇说得很实在,赵国显然是无法硬顶下去,不如就顺从一些,那样对谁都好。
陈余和张耳卖力劝谏也有各自的理由,其一自然是面对汉国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赵国难以抵抗,其二是汉国这边的国情深深地吸引两人。
赵国连虚弱的秦国都无法抵御,面对强势的汉国那就更不用说了,若是说赵国连秦国都扛不住还想扛住军力更鼎盛国力更强的汉国来维持国祚,在汉军半年内消灭齐国逼迫燕国举国投降之后,赵国国内谁都不敢说出那样的话。
汉国的国情是什么吸引陈余和张耳?并不完全是因为吕哲对待臣工的优厚,更多的是汉国那一套功勋获赏无上限的国策。所谓的“无上限”指的是能够因为功劳而成为异姓王,同时汉国也采取封领制度。虽然汉国的封领制度与上古的分封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但无疑对于自己有信心的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陈余和张耳绝对不是唯二被汉国国体吸引的人,王贲、徐岩等一批秦国文武,臧荼、卫满等一批燕国文武,田广等一批齐国文武,等等很多的人物之所以归附汉国、投奔汉国、效力汉国,基本上都是与吕哲制定出来的国体政策有关。
事实上吕哲改良于上古分封制正是他所领导的集团能够迅速崛起,在崛起中矛盾不多的原因之一。
分封可以拉拢人心也有利于稳定人心,但是吕哲所谓的分封绝对不会像是周王室那般,那是一种建立在大一统论调下的分封,而这还需要近一步地去进行维持,索性的是他现在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来进行摸索。
吕哲接近曲梁第一眼看见不是城墙,是赵王歇亲自在郊外进行迎接,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一杆王旗看不到任何与赵国旗号有关的旗帜。
赵王歇是得知吕哲率军正在接近曲梁的时候被陈余与张耳建议出城二十里进行迎接,不带赵国的旌旗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赵歇又不是率军要来与吕哲交战,按照当下的规则和习惯,非迎敌而是迎亲确实是不需要旌旗。
吕哲迎娶赵王歇的女儿赵欣,那当然与赵歇是亲戚了。所以远远地吕哲也不过多的矫情早就下马,张开双臂徒步向前做出行礼的姿势。而赵歇也是在徒步向前,他也做出伸展双臂的行礼姿势,不过相对于吕哲身着甲胄,他是穿着冕服,所以伸展双臂的时候两个大袖子向下垂直,看上去要有美感许多。
吕哲称呼的是:“翁丈!”
赵歇嘴里喊出来的是:“汉王!”
两个称呼让在场的人都有不同的心境,赵国臣子那边脸上的笑容更为欣慰了一些,汉国这边的文武也是感到非常的满意。吕哲称呼“翁丈”是一种拿赵歇当亲戚看的尊重,并没有表现出汉国强势赵国衰败的盛气凌人,在于一些人看来吕哲自然是会好好对待赵歇;赵歇称呼吕哲“汉王”是展现出明白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位,是一种承认汉国强大的表态。
赵歇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赵欣和孙女,神态上颇为关心。
哦,在吕哲率军北上之前赵欣就有了身孕,于四月前诞下一名女婴,该名女婴也是吕哲的第二个闺女。
吕哲其实对于赵欣母女在南陵的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只是挑出一些以前的事情出来拉家常,说着说着却是发现赵歇眼睛不断在看不远处的嫡长子吕议和庶长子吕启,也就笑呵呵地对着两个儿子招了招手……
第七百三十八章疑云重重
一个五岁一个六岁,本该是白白胖胖在王城宫殿中享受美好富贵的生活,可是他们被吕哲带着北上,现在不但皮肤被晒成了小麦色,见识过那么多的厮杀和不好的场景,虽然只是五岁和六岁的娃娃却有着其他孩童所具有的天真和浪漫。
吕哲带他俩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是想让两个儿子见识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这样或许有些拔苗助长的隐患,可是吕哲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是身藏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儿女,哪怕是没有带他们出征,日后也会经常让他们出王城玩耍,不管是不是一个个成了所谓的熊孩子,也总比什么都是听侍女随从讲的道听途说要好。
吕哲不但会鼓励儿女多出王城玩耍,连他本人也没有想过会时时刻刻会待在王城。要是王族真的一步不出王城,什么事情都是要从从第二人那里才能获得了解,绝对是会被养傻了。
赵歇看到两个皮肤黝黑的孩子其实内心里挺纳闷的,历来王族谁会像吕哲这样心狠啊?出征在外凶险不说,五岁和六岁的孩子风吹雨打的也不好吧?另外呢,他也在奇怪一点,就算是吕哲想要培养储君也只该带上一个,比如嫡长子吕议,偏偏连庶长子都带上了,这是不是显示出吕哲心里还没有确定好谁会是继承人?
两个孩子在吕哲的招手中迈着小腿晃动着小胳膊靠近,他们走进了是先呼唤一声“爸爸”,然后在吕哲的示意下向赵歇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