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5(2/2)
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吕哲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若是让韩国前去南阳郡。魏国若是缔盟也照此处理。怎么样呢?”
南阳郡现在有三个势力盘踞,并不算在任何国家的疆土之内,吕哲出动五万战兵就能扫清障碍,要是真的在慎爆发“世界大战”,不管是魏国还是韩国是绝对顶不住的。
张良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惊喜之后是感动,颤着身子给吕哲行了一个稽首大礼:“良代我王感谢吕侯,此恩永世难谢!”,最后拜了三次才重新站起来。
是该惊喜,是该激动,跪下拜了三拜算是礼小了,毕竟吕哲是要出动大军扫清一个郡让魏韩有重新安身立命的土地,这是要延续魏韩的国祚,还有什么样的恩情能比得上?
后面魏豹急匆匆的赶来,得知吕哲的承诺后也是行跪拜大礼,一边拜的时候还一边嚎啕大哭,最后有那么点傻愣傻愣地问:“南阳离秦地太近,若是秦军来攻?”
秦军还来攻?当秦国上下没有脑子么!一旦在慎爆发大战,吕哲铁钉钉要被卷进去的,那时候不是秦国考虑来不来攻魏韩,而是站在旁边一边抗击草原胡人南下一边呐喊为齐、燕、魏、韩、楚、赵……当然也缺不了吕哲,对着这帮叛将、逆贼什么的狂喊“加油!”了,最好是全部拼得筋疲力尽,秦国集中力量收拾完草原胡人,然后调转军队再来一次统一之战。
要是真的打起来,吕哲、魏、韩肯定是一个阵营,齐和燕现在已经站在同一立场,就不知道赵与楚会怎么选择。不过可以肯定只要吕哲与齐燕开战,有岭南战线和陈郡战线,吕哲兵力被极大牵扯的时候,楚国是不介意趁吕哲没有余力的时候收复失地的。
赵国那边会怎么选择?吕哲觉得赵国站在旁边看风景的几率会比较大,一边看风景一边收复之前失去的疆土,秦国在与草原胡人拼命,齐、燕、楚和吕哲、魏、韩拼命,一时间赵国就有时间在奋发图强,赵国又怎么可能不试图做一下渔翁?
“这情势……”吕哲送走张良和魏豹后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抱着脑袋:“变得有些史无前例啊!”
蒯通和萧何等人在外人走后立刻求见,进来时看到的是吕哲脸色前所未有的阴沉。
吕哲将情势详细介绍了一下,最后问:“天下态势变成那样会有多大的几率?”
听完的一众人等都晕懵了,他们一时间怎么可能回答得上来?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蒯通突然笑道:“主上,情势不至于变成那样吧?”
“哦?”吕哲想的是最糟糕的局面,很想听听蒯通会什么好的一面可以介绍。
“秦国希望我们打生打死,那支坚持观盟的秦军是来搅局的。”蒯通从来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也赞同吕哲除了出兵交战不然挡不回去的说法。他顿了顿,过了一小会像是要等大家全部稳下心神,这才继续说:“齐国在彭城囤积物资,攻打魏韩取地毋庸置疑,可是不代表齐国要继续南下与我们开战。”
攻取了魏韩现在的地盘,齐国确确实实是会与吕哲接壤,但是也仅仅是接壤而已,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秦国,在秦国没有消亡或者遭受最大的削弱,齐国再招惹实力不弱的吕哲显然是添一强敌死敌,要说齐国有把握一战而灭掉吕哲,那招不招惹显然都无所谓,可是吕哲像是能一战就被灭掉的势力吗?
哪怕是齐、燕、楚联合进攻,最多也就是把吕哲压缩回成了只有南郡、衡山郡、苍梧郡这三郡的势力,毕竟吕哲就是一个乌龟流的,打不过进攻,但是依托三郡的防线死守,在治下五百万人口大多集中在上述三郡的情况下,吕哲死死防守不是齐、燕、楚想灭就能灭的。
“主上致力于先灭掉瓯越、闽越、南越的大部分人口是走了一步好棋,要是真的发生齐、燕、楚三家联合攻打我们的恶劣局面,最多也是放弃南征。损失了大量人口的百越已经无法对我们造成大威胁,那么所谓的南、北、东三线夹击也就不存在。”蒯通轻声笑了几声,接着说:“楚国攻打我们是为了收复失地,齐国或许也能抢下一些地盘,燕国能得到什么?再则,哪怕我们失地,我们是从谁手里抢来的地盘,不是楚地么,齐国抢了楚地,楚国能善罢甘休?他们的同盟又能持续多久?”
吕哲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是从“狂风暴雨”慢慢转为“阴天”,最后从“阴天”又成了“阴转多云”,很快就要“多云转晴”了。
“所以……”蒯通要是不说几句就掏起葫芦喝口酒,肯定要更有军师范,看上去也封靠谱许多。他擦了擦嘴角的酒迹:“所以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固守三郡,等待齐、燕、楚内讧了再打回去。”打了个响嗝,“说不准到时候能一举灭掉楚国这个大患,还能将东海郡和泗水郡完全收入囊中。”
吕哲之前怎么就没发现蒯通有这样的智慧呢?他之前也就觉得蒯通多多少少能提点政务或者军事上的建议,现在看来……蒯通这个酒鬼的战略目光和对态势的分析能力都很强啊!?
第五百二十章:要“世界大战”了?(二)
有时候心态很重要,吕哲在听蒯通讲了最坏的结果后仔细思考了一下,似乎情况也就是那么回事。—..
在南郡、衡山郡、苍梧君这三个郡,黔首对于吕哲的统治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吕哲的崛起不过是两年之内的事情,可是吕哲再怎么也是扫清战乱恢复平和,对相当多的人有活命之恩,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吕哲感到**戴?
更重要的是,吕哲已经将律法进行改良,去除了相当多致人残疾的恶法,很多人平时也是靠着吕哲的一些工作才有收入养活家庭,更加改良了关于徭役的方法,这在其它地方可是没有的事情,黔首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现在的人还是相当淳朴的,统治者的善意基本上不会被当成狼心狗肺,讲求的是别人敬一尺就回一丈,所谓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要是吕哲真的需要喊救命了,有的是操家伙上去拼命的人。
蒯通显然是非常清楚吕哲在治下获得的民心,因此才会那么有把握守住至少三郡,而不是说九江郡、长沙郡、庐江郡,包括新占领的闽南郡和南海郡,这些郡县也能保得下来。说实话,南郡、衡山郡、苍梧郡吕哲撒出去多少滴水,涌出的泉就有多大,取决的就是那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普世法则。
猜测情势会变得相当恶劣,吕哲自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他不再奢望这一趟会盟之行会波然不惊,心里已经有经受惊涛骇浪的足够准备。
一些行政命令很快被吕哲写了出来,关于民政转向备战级别除了向在行营的萧何亲自交代并以文字写下命令之外,一些要发送到各郡的文书也全写了出来。在军事的准备上面,对于常备军的指令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