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8(2/3)
吕哲知道道路的重要性。只要能保证道路的畅通,统治力度必然会随着道路的延伸而得到巩固,华夏历史上最为重视道路修建的莫不过于大秦,可惜的是大秦过早的灭亡,无数的学家或政治家认为正是因为大秦使用民力过重导致灭亡,在大秦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朝代有计划、有目标的修建类似直道这种“国家公路”的建设,其结果就是华夏的版图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是“大秦帝国”的版图。
道路的重要性是维持一个帝国的根本,同样是重视道路修建的罗马,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修路,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目标。结果就是罗马哪怕四处都有叛乱依然存在了近一千五百年。
吕哲肯定了蒯通和萧何的想法,想要达到对疆土的实际有效控制力,那么道路就必需要建,哪怕需要牺牲数万人去修路保证南征的顺利,那真的是值得的!
“修路!”吕哲抬起的手没有放下,他沉吟了一会儿:“我想想,我再想想……”
不是推翻了关于修路的决定,而是吕哲怎么也是一个现代人,脑袋里面肯定装着很多对修路有用的知识。再不济也能“发明”一些器械来对修路有帮助。
蒯通和萧何就面面相觑起来,既然道路的重要性不用过多的言语,那么他们就不懂吕哲为什么会那么迟疑。
事实上只要关乎到“国家工程”,不管是从夏到秦一统。当政者从来就不会太过在乎牺牲多少人,并且他们要做的又不是为了享受修建宫城、皇陵什么的,而是为了子孙后代要开疆扩土来着。
“起重机?似乎大秦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就有原始版的起重机。那么……”吕哲没有神神叨叨,他是在脑海里过滤什么东西能对修路起到辅助重用:“直锯、圆锯、铲子……对的。修路必定是要除掉树木,这些东西远要比用斧头砍省力许多。”
工具有非常多,吕哲掐着指头算了一下。能够对开路有帮助的起码有十种以上。他又想到了单轮车这种“神器”,另外就是非常简单的人力或者畜力可以省力拉动的木质滑轮道(其实就是不同材质的铁路)。
不对,哪怕是木质的滑道,枕木加上固定滑道的作业基本是轻松不到哪里去,如果因为要开通道路而修建类似铁路的工程,非但没有减轻工程反而是加重了!
本末倒置的事情不能干,吕哲应该用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主上,第一批南下修路的人……”蒯通需要尽快确定下来:“以五万为数,可好?”
岭南那边修建的道路不会只有一条主道,哪怕是只有一条,那也是物资储存地的大道。南陵到岭南那边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其一是走苍梧郡这个已经稳固下来的郡,另一条是取道长沙郡。
相对起苍梧郡,长沙郡境内的水系非常多。修路最怕的就是被水系拦截掉,毕竟现在造一座桥的难度不比开山地上多少。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考量的话,苍梧郡已经稳固下来,新占的长沙郡反而是不稳,那么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对比下,哪怕是长沙郡遭遇的困难会比较多也只能是长沙郡这一条。
从南陵到岭南有差不多两千里的距离,从南陵到闽南军或是南海郡也差不多是两千里的路程,五万人是绝对不够的。
“先从战略要地修起,越是靠近领地的地方可以往后延期。”蒯通的想法很有针对性,那关乎到逻辑学的推理:“稳固军心,对地方造成足够的心理压力,或许能将百越人从深山老林吸引出来。”
没错,征服岭南最大的难题不是和百越人交战,而是这些个野人对那片疆土太熟悉了,东藏西躲想要找出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再则,华族人确确实实不太适应丛林环境作战,与之跟百越真刀真枪的厮杀相比起来,华族士兵的损员在非战斗的生病比较严重。
吕哲针对水土不服已经在做措施,比如对茶的研究一直就没有放下,另外是关于卫生条例那些也开始在军中执行。
茶是一种神器,虽然不太明白茶到底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但是观察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例如游牧民族说茶可以缓解油腻是一个诱导性的piàn • jú,其实茶可以让游牧民族在迁移的时候减少水土不服的现象。例如英国人发现了茶可以治疗水土不服,发出豪言说“英国人可以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提着步枪,完成对世界的征服”。
当然,吕哲需要的茶不是现在那种需要煮的那种,是经过炒之后的干茶叶,经过开水一泡就能喝的那种。
南方从来就不缺茶树,南郡境内和庐江那边的野生茶树多到令人惊讶,在吕哲的关注下已经有炒茶的诞生,不过说实话……口感真的是不怎么样。
对于预防水土不服的巨大作用来说,口感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次要的“附属品”,吕哲在茶被炒出来后只是进行简单的装箱,然后一车一车正在往南方驻军的营地送,但是他对那些喝起来味道很奇怪茶,说实话是能不碰绝对是不碰哪怕是一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