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7(2/2)
出了客厅,在走廊走了几步,吕哲停下来回身看着萧何:“他们要是知道刘季现在在广阳郡,过一段时间会作为齐国封赏的沛国相返回泗水郡,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萧何早就知道刘邦的动静,却是不太理解吕哲为什么会这么问。
“生死兄弟嘛,有没有可能在我们发兵泗水郡的时候,他们被刘季一呼唤就跑过去?”吕哲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萧何错愕了,他寻思了一下:“这个……曹参、雍齿没有可能,夏侯婴和周勃难说,卢绾却是绝对会跑。”
吕哲问了一下缘由,得知曹参压根就没和刘邦接触过,雍齿和刘邦有仇,夏侯婴、周勃、卢绾却是刘邦发小,更是一直追随做没本的买卖,他“呵呵”笑了。
萧何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他们本身就不是情愿来到南郡,要是发展好一些待在吕哲麾下自然不错,可是要是混得差了当然是不乐意留下。
那么萧先生呢?吕哲这话没说出去,他就是担忧所谓的“历史修补”,别到时候这帮人被刘邦一呼唤就跑了,要真的这样吕哲连自己到时候会是什么表情都想象不出来。
齐国对泗水郡下手是受到赵国战线收缩影响,赵王歇和众朝臣经过半个月的吵闹,最终还是在陈余的力荐下执行了吕哲的建议,除了邯郸军和巨鹿郡之外,赵国逐渐地将资源和青壮转移。
现在还是冬季,赵国的转移付出的代价并不小,因为国策的转变各地的封君更是一阵惶恐外加恼怒,其结果是赵国把向东北和东方的路完全开放给秦军,但是那些封君却有不少要做垂死挣扎。
赵国封君不甘徒手待毙造反者有之,曲通外国的更是不少。像是上党郡和砀郡,这两地的封君是完全乱了,有的在召集人手准备和秦军拼了,有的召集人手想和赵王拼了,更多的是派人向秦军投降。
赵国的其余郡县,例如靠近燕国和齐国的,他们得知赵王歇的国策后立刻就转投燕齐两国,结果就是边境线上早晨还是赵国旌旗下午变成了他国旗帜,燕齐两国瞬间得到大量原属于赵国的地盘。
赵王歇看到因为国策的变化致使投敌、自立、反叛一大堆立刻就傻了,愣了半响还没来得及对出这主意的吕哲破口大骂,陈余却禀告了一些相对好的消息。
国策的转变自然是有好有坏,陈余告诉赵王歇各地的封君不乏忠良,另外也正式得到吕哲那边的回复。
赵国忠良什么的赵王歇其实不是太在意,那么多的封君其实就是一帮子国家都要亡了帮不上半读忙的蛀虫,他真正在意的是吕哲那边的反应。
吕哲对于赵王歇真的有魄力那么干其实也挺意外的,不过既然赵王歇表现出了相当的魄力,同时两家马上就要联姻了自然是会进行一些许诺。
陈余对赵王歇讲,吕哲马上就会押来粮草和器械,似乎数量还非常多,赵王歇一听却是不太高兴,赵国需要的是援军,大量的援军。
吕哲现在哪里有什么援军给赵国,其实哪怕是有军队也不可能横跨数千里去支援赵国,再则物资还可以用商贾交易对秦国有个交代,出兵非把秦国惹毛了不可。但是吧,吕哲也不可能坐视赵国灭亡,因此倒是明明白白说一旦秦军真的围攻邯郸,会派兵攻打秦地,以此帮赵国解围。
赵王歇是听陈余解释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事实上吕哲也还真的只能以这样的形式帮到赵国,而且按照陈余的判断,让出道路之后赵国看似内外交困其实没有那么危险,至少齐燕两国都紧张了起来,只要秦军真的进入那些让出来的地盘,齐燕就没可能再悠哉看戏了。
“那您真的会出兵攻打秦地?”萧何怎么都觉得吕哲是在欺骗赵国。
出兵攻打秦地?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吕哲是没得选择。
这一下萧何有读错乱了,他没有记错的话陆贾好像是出使秦国了,为的就是缓解和淡化与赵、楚联姻的事情,现在又变成随时都有可能会出兵秦国,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啊?
“按照我的预判,秦国再单独针对赵国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因为赵国的退让,齐燕两国肯定要坐不住,因此秦军停下攻势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来年原的战事会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吕哲淡淡地说。
萧何不太了解军事但是懂得政治,他略略思考一下也赞同,毕竟局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齐燕不再看戏之后秦国是要缓解一下攻势,对齐燕赵三国的政局做出观望,甚至有可能会使计、使间,用尽手段像是在统一之战时让列国龌蹉不断。
“总得来说,我们能做到的也就这些。”吕哲说的是原战场最好不要分出什么胜负,能拖着就拖着,拖得时间越久对他们就越有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纷乱的中原
赵国的退缩政策令人大跌眼镜,在非常多的人看来赵国这是在自掘坟墓,一道转移资产和人口的命令,各地超过七成的封君不再效忠赵王歇,千奇百怪的姿态全部都显示了出来。
看上去赵国完了?但仅仅是看起来要完了而已。放弃的各郡其实都是无论怎么守都守不住,实际上有主动权的退缩使得赵国能拿出来作战的物资和人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同时也将齐燕两位看客正式拉上了与秦军作战的舞台。
齐燕两国在赵国这一次内乱增添了相当多的郡县,两国之国有人在欣喜国家的开疆扩土,明白人却知道赵国的龟缩是将两国拉上了前台,迫使他们在准备不足的时候就要与秦军较量。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燕齐戏是看不下去了,他们顾不上现在是冬季,赶紧集结部队开往前线,部分的军队也进入赵国封君投诚的区域,结果就是赵国朝堂是一片骂娘之声。
陈余赞成让开道路,张耳却是站在不同意的立场,哥两因为这件事情破天荒的在朝堂争执了起来,还是在赵王歇说“木已成舟,再吵无意义”劝解下才都闭嘴。
赵国除了邯郸军和巨鹿郡(大部)是真的彻底乱了,五郡被让之土秦军还没有打来便是遍地烽烟的局面,封君与暴民打,封君与封君打,逐渐撤退的赵军又与封君、暴民打,乱得是一塌糊涂。
到了这个份上,赵王歇也干脆撕破脸面,他命令各郡回撤的部队不但收集物资,同时还将看见的青壮全部强拉壮丁,同时能迁移的人口也全部强押着撤往邯郸。
赵王歇的举动令赵国的本国人先是目瞪口呆,后面竟然配合起来,着实让准备挨骂的赵王歇莫名其妙的同时无比的自豪自己的举动。
陈余却是看明白了。秦军要是打来被遗弃的各郡注定是要倒霉,早先抗拒那是因为赵国摆出了放弃他们的姿态,赵王歇强令各郡一同撤往邯郸或者巨鹿,说明赵国王室并不是丢弃他们,黔首搬家不过是拿上值钱的东西就跑,也就那些没办法搬的封君才会骂娘,不然挪个地方避免秦军报复都还是乐意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赵国人都因为赵王歇看似没有放弃保护本国黔首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