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4(1/3)
概能理解为“宁予叛贼,不予异族”。
大秦一统天下后采取的是内轻外重,既是军队全部调到国界边境线,对外采取铁血征讨,对内却是驻军不多。很多人说这是始皇帝没有看见国虽灭但是并不平静,或者是觉得自己的威严国人不敢冒犯,下了一生最为错误的战略,以至于国叛乱的时候国内无兵可用。
说实话,不在当时谁又能去评论什么?马后炮什么的最是惹人厌恶!
就现实来说,大秦屯兵边境是一种实际的需要,北境匈奴蠢蠢欲动,南方百越不得不除,哪怕是内部真的不稳,可是总好过异族入侵然后内部矛盾爆发吧?不趁着内部尚且能压得住的时候先把外患解除了,再回过头来梳理内部,按照当时的情况先梳理内部,梳理到一半外患就要爆发,那时就该是异族驰骋原,国土大量沦丧的局面了。
“这……”吕哲怎么就想到了民国往事了呢?
秦国想要先解除外部的矛盾,致使内部的矛盾在外患没有解决的时候先爆发,只是始皇帝英年早逝才使得战略没有能够成功实施的可能,这似乎不能说是决策错误。
攮外必先安内这句话难道是从秦时总结来的?那似乎……太断章取义了吧!
第三百九十三章:长沙势态
吕哲心里开始有读警觉了,军队确实是一只怪物,能够开疆扩土也能左右国政,而恰恰军队从来不会看打了会怎么样,只求有战能打,依靠战功封妻荫子。
似乎,只是似乎,吕哲也有重视军方而压制臣的毛病?军方要是做错事总是会轻怠一些,地方官错了就是一阵重罚。他开始在思考若是过分的放纵军方会不会养成骄纵的惯性,该怎么来维护军队的同时避免出现难以接受的后果。
说实话,乱世不倚重军队、不厚待军队还能怎么样?每一名君主在乱世当道的时候,无不是善待军方,使得军队归心可以作为手的利器,或是自保或是开疆辟土。到了乱世结束,历代的君主莫不是对那些已经骄纵的将军们来一个血腥的震慑……哦,始皇帝没杀功臣,李世民也没杀功臣、赵匡胤亦是没杀。
想到这,吕哲脑子有读混乱,他觉得李世民的gāo • guān厚禄可以借鉴,而似乎始皇帝的使功臣隐退也不错,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不想了。
当然,以后会发生什么还不知道呢,吕哲现在想那些实在没有必要。
送走了司马欣,吕哲又将蒯通和萧何、燕彼找来。
四氏和百越联军占领长沙郡不足两个月,细作刺探的情报也有读复杂,不过有一读吕哲十分的清楚,不能让四氏和百越在长沙郡站稳脚本。
沦陷的长沙郡说情况复杂有其原因,没有大战之前,既是吴芮为长沙郡之主的时候,长沙郡在籍的口众有接近一百万,哪怕是经历半年的战乱估计也不会低于八十万。在吴芮的主政下,长沙郡的黔首其实过得还算不错,不然吴芮也不会得到长沙人的爱戴。
长沙郡沦陷时,郡内的口众数量降低到不足五十万。其间损失掉的人口基本是支持吴芮作战的人,也即是吴芮手接近三十万人的这个损失。
支持度有多高,长沙郡的损失就有多大,吕哲派去的探子不用多查,到乡间走走就能清楚是个什么状况。长沙郡的青壮因为追随吴芮几乎都快没有了十五到四十五岁的男子,各地的乡间基本是妇孺和老弱在维持,很难能看见壮年的男子。
四氏与百越勾结,吴芮战败失地,其实四氏得到的土地并不多,长沙郡的大部分土地皆成了百越人的战利品。
大量的百越人迁入长沙郡。长沙土著悲惨的生活开始了。所谓的蛮人在很多时候不是蔑称,而是他们的行为充满了野蛮,百越人对待几乎没有了青壮的长沙人是怎么样的呢?抢?抢算什么,哪片战败的土地不会被抢。但是百越人抢的不是物品,而是疯了一般的掳掠人口,若是掳掠过去成为奴仆倒也没有什么,恐怖的是有些百越部落竟然有吃人的癖好。
要说民怨沸腾,长沙郡内才真的是民怨沸腾,凡是能动的人几乎都在想方设法地逃走。而因为吕哲的领地三面和长沙郡接壤,长沙人也只能是逃入吕哲治下。
“……不到一个月,边防驻军统计下来,有接近十万的华族因为蛮人凶残而逃入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我地的长沙人还会更多。”萧何没有办法说出准确的数字,也许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又有长沙人过境进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