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1/2)
保境安民罢了。
“张先生,哲有一事求教,还请不吝赐教。”吕哲冷不丁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倒是张良耳力不错,不然两人可是离得足有五步,而吕哲又没有特意加大音量。他说,“不敢说赐教。”,很恭敬地行礼保持弯腰倾听的姿态,静静等着吕哲继续往下说。
“先生不用多礼,还请近些。”吕哲摆着手,示意张良不用那么拘束。
有求于人,张良哪会不多礼?他缓缓走过去,却听吕哲又说:“我之麾下战将众多,唯缺民生能人,若我向天下广招贤才,不知道能否从诸地引来人才?”
张良情不自禁的愣住了,他不是吕哲臣属,吕哲要问也该是问蒯通,事关内政怎么问他这个外臣?
招募人才不难,真正难的是招到真正的人才,又怎么将人才留下,毕竟现在的华夏大地有才得不到施展的人多得是,投效于谁之后为谁效命是一种道德情操。
像是蒯通虽然为齐人,可是在齐国田氏那边根本得不到发挥,被吕哲邀请而来后有了相关待遇也就尽职尽责做事,要是有一天吕哲挥兵齐地,蒯通也不会因为攻打自己母国而有什么抵触。
“吕侯强盛,只要公示天下,愿意为诸多贤才提供发挥有用之身的舞台,前来投效者必然如过江之鲫。”张良折回答。
吕哲却不是那么认为,他崛起的时间太短,哪有那个声望去吸引人才?想要一封公示吸纳天下贤才,那至少是要等待他带着这一方势力继续强盛几年,这样才有可能有那个威望吸引人才。
“这么说,若是我家主上邀请张先生,张先生也不会拒绝咯?”
可能是觉得太过意外,蒯通的话彻底让张良给愣住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事有急缓(上)
“蒯先生说笑了,良是韩国使节,身负使命尚未完成。”张良没拒绝也没有答应,而是说出了模拟两可的话。
一旁在注意的吕哲听完眼睛一亮。他听出了张良的暗示,那是张良在说若是此行达成使命,韩王又允许的话愿意到帐下效命。不过他倒是忘记了战国时期有互换官员的事情,张良的意思是作为韩臣来帐下听命,而不是前来投靠。
蒯通试探也就罢了,那不过是互为臣属的一种谈话,现在的场合不允许吕哲亲自招揽。
“若是张良过来,那汉初三杰可算是全部收录完毕了。”吕哲心情变得非常愉快。
穿越者嘛,总有收拢历史名人的嗜好,吕哲自然也不会例外。
巡视完城北的城墙段,吕哲又前去看了看一部分的空水渠和沉井,最后看完连通南郡与苍梧郡的铁索桥。
南陵城还是在基础建设阶段,必要的排污排水系统都还没有完善,因此吕哲对于城内的荒凉是持可接受态度。等待南陵城的基础建设成型,哪怕是别人不说他也会进行部分的移民填城。
简略地看了一圈,眼见马上就要正午,吕哲也就下令回府。
一回到府,吕哲立刻笑着对蒯通说:“明日分别正式召见各国使节。”
蒯通笑着回应:“是该一一召见了。”,他看出吕哲心情相当不错,又说:“各国使节今次前来都带有求助的目的,主上有什么章程吗?”
说实话,吕哲现在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应对,只等赵魏韩三国的使节各自提出所抱的目的,才能来一一的斟酌。
“赵国面对秦军攻伐,想必是想与我们形成同盟共抗秦国。事实上赵国也一直在寻求列国的帮助,可是很显然旧有国根本靠不住。因此才会前来寻找主上。我们现在以休养生息为主,短时间内不可能出兵秦地。不过,若是坐视秦军灭掉赵国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蒯通说完又谈到魏韩:“魏国此来目标简单,不过是交好我们,想就近找一个靠山。另外就是试探我们对魏国接受楚国借出七县的态度。韩国也有相同的目标,试探我们关于楚国借地的态度之外,可能还会寻求财帛、粮秣上的帮助。”
齐王儋正式派出使节向熊心提出割让泗水郡予齐国的要求,七万南下的齐军现在也还停留在会稽郡的边境,为了应对齐国的咄咄逼人,楚国拿出泗水郡借魏韩两国地盘的事情在项梁的大肆宣传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楚国无法掌握泗水郡。将泗水郡进行分割分别借于魏韩两国。这件事情从某些方面也符合我们的利益。”吕哲不会愿意看见日益强盛的齐国染指南方,那么有魏韩两国接收泗水郡作为一个缓冲地带肯定符合他们的利益。
“想必项梁也是猜到主上的态度,因此才大肆宣传。”蒯通为齐人,可是他现在是吕哲的佐官,应该做的是思考怎么来维护吕哲的利益:“我们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支持魏韩两国,让魏韩能够顺利的接收泗水郡的地盘。但是对于齐楚两国,我们该做的是加深两国的矛盾。”
与历史上秦末天下一乱楚国立刻崛起为诸国最强的格局相比,吕哲崛起后占据了原本该属于楚国的南郡、衡山郡、庐江郡、江郡,楚国远远没有原本历史上该有的强盛。
相反。由于这个版本的历史是各国贵族相应的准备起到效果,各国复国比较顺利,齐国在成功复国后立刻恢复旧有的疆土,且齐国旁边没有太大的威胁。以至于齐国的实力恢复起来是原有国当最快的一个。
在原有的历史上,齐国可是一直依赖于楚国,其实不但是齐国,赵、魏、韩、燕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要受制于楚国。而现在呢?吕哲在南方凭空崛起。齐国又不是那个从遍地烽烟挣扎站起的弱小存在,因此就换成齐国强而楚国弱了。
“另外,虽说我们短时间不会攻打秦地。可是也不能坐视赵国灭亡。赵国一亡,秦国有了喘息之机必会抽出手来对付我们。”蒯通思考了一下,说道:“若是赵使请求同盟,我们自然是不能答应。不过在某些方面却是能与赵国达成协议,例如主上一直重视的商路往来?”
是的,吕哲觉对不能坐视赵国覆灭,应该在一些限度上给予赵国支持,可是他一直没有想透应该怎么来判断支持的力度。
“赵地缺粮,我们近期不会有大战,不如交易粮食给赵国?一旦赵国补了缺粮的窘境,支撑起来也能多些时日。”蒯通想了想建议道。
吕哲却是断然摇头,他们经过连续动用数十万兵力几个月来的消耗,从百越人那里抢掠的粮食已经没了大半,他们不是富裕到粮食没地方用的地步。
天下动荡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粮食那是能多不能少的物资,吕哲宁愿拿出财帛也不会同意拿出粮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