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6(3/4)
“人家的强势是建立在一次次的征战获胜,你让魏王、韩王强势看看。”
从原的来人一路过来所闻所见基本是吕哲战胜了谁谁谁,然后其治下的黔首又享受到了什么照顾,吕哲对治下商人持鼓励政策,再对照自己那边说多了不免让人觉得丧气。
隐在人群之的张良刚才可是有听到有人在嘲讽韩魏两国,一时间心里既是无奈也是黯然。他过来是想多多观察吕哲的行事作为,好了解吕哲性格理清相应的思路,期望韩国能够获得来自吕哲有力的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张良一直都没看清楚吕哲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多事情分析下来觉得深谋远虑,可是又有很多明显是显得幼稚的行为。比如对秦国提防又成建制的收纳十一万秦军,这根本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该怎么说服呢?”张良看着在甲士护卫下渐渐走进城门洞的吕哲背影,陷入深深的思考之。
第三百五十一章:张良(下)
韩国想要变强绝对离不开外力的帮助,曾经张良认为早早谋划起兵的项氏对韩国会是一个助力,可是现在看来项氏自顾不暇更别谈帮助韩国,让他早些时候极力交好项氏的项伯成了没有多大作用的用工。
楚国想要谋而后动,半路出现了一个吕哲杀掉其谋主范增,结果就是大部分布置付之流水,张良原本以为那对于项氏来说只是一个小小挫折,缓过气来楚国的崛起无人能挡。然而令人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项梁竟是在吕哲手里吃了败仗,楚国只剩下两郡在握,其一个郡还被战火摧毁,成了一副半残模样。
战败后的楚国短期之内绝对无法恢复元气,那么项氏早期答应的各项援助肯定是要成为镜花水月。
吕哲在南方崛起的势头在击败楚国之后已经算是无人能挡,也才有张良去而复返的事情发生。
张良其实能感觉出吕哲对待自己有好感,这从短暂的几次接触就能看得出来。他为了更深一步的试探甚至以外臣的身份像吕哲提过些许建议,而似乎吕哲将那些建议都采纳并付之行动了?
若说韩国与楚国多多少少有一些香火情,那么与新晋崛起的吕哲是绝对没有任何情分在,张良并不觉得单单靠吕哲对自己的一些好感就能请求到援助,毕竟吕哲是一方势力之主而不是一个家庭的主人那么简单,援不援助所看的不是喜好而是看能够从获取什么利益。
韩国能给吕哲这一方势力带来什么利益吗?张良前前后后思考分析了无数遍,得出的结论是韩国根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能为吕哲创造出出什么实际的利益,毕竟韩国太弱小了。再则,吕哲近期之内不可能反秦,韩国想要壮其声威都办不到,吕哲有什么理由去援助韩国?
张良愿望是将韩地收复而后重建韩国,只要夺回韩地并能让韩国再起。他任何牺牲都愿意。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利用吕哲对自己的好感投效过来,然后借经常的接触来影响吕哲的想法,或者是在吕哲获得重要职位之后接着职位的便利帮助韩国,可是思来想去这个念头太奇异了,一直在思考这么做的可行性。
春秋乃至于战国期间,不同国家互换官员的事情非常普遍,有时候甚至会发生国家之间互换丞相的事情。张良所谓的投效是以韩国臣子的身份在吕哲麾下效力,而不是卖身投靠。
“无论如何……尝试一下总比做都没做就放弃要好。”思考的张良是在一队甲士靠过来的时候才回过神来。他看着径直走向自己的红袍甲士,下意识转头看向城门洞,那里蒯通正含笑看着这边。
一名甲士接近张良之后行礼道:“张先生。我主帐下幕僚蒯先生有请。”
“齐人蒯通?”张良对这个名字一读都不陌生,他可是知道吕哲派人千里迢迢从齐地邀请蒯通,而蒯通在战国的时候也早早有了一些名气。他正要寻找机会接触吕哲麾下大员,受到邀请怎么会不去呢?
欣然答应,没几步的距离张良心里已经有无数个念头划过。他依稀知道吕哲对蒯通十分的礼遇和信任,想着要影响吕哲必先要从其信任的幕僚先入手,因此距离十步的时候就已经将手供起做行礼的姿态,走近了躬身致礼,口说道:“小国之臣张良。见过蒯先生。”
“真是一幅好皮囊好气质。”心想罢,蒯通还礼道:“韩国乃是晋地三强之一,更是威烈王亲封的诸侯国,只是近期蒙难。将来必会有再起的机会。张先生太过妄自菲薄了。”
那是春秋末年的事情了,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当时的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这件事情在《资治通鉴》有详细的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