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1/2)
用不到一年时间白手起家创立如此基业的人,在无法自保的时候加入进去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秦嘉依稀记得自家主公说过一些事情,桓楚之所以选择吕哲除了不喜项氏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性的事情,那就是吕哲实力雄厚麾下却没有多少战将。他也明白吕哲没有多少战将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吕哲拥有足够的资本,加入进去只要有能力不怕没有晋升的机会!
五万大军是在番阳东侧的一片平原上驻扎,部队安营扎寨期间本地的驻军最高长官前来。
名叫桓英的年人似乎是桓楚的族侄?他带来了一部分的猪、狗、鸡、鹅等牲畜,对季布率军前来的态度非常之的热情。
桓楚现下其实才四十四岁,桓英是三十四岁,不过一个氏族有早婚晚婚、早生晚生,辈数年龄小反而是某个年人的叔叔都是平常之事。
一阵客套后,桓英提出要见见那些借出去的士兵军官,季布对此自然是不会拒绝。
两万租用军右领有四个,俾将军级别的却是一个都没有。楚国的军队编制与秦军不一样,右领相当于校尉,以下的官职是千人长(军侯)、百人长(五百主)、队率(百将)、屯长、什长、伍长。他们到了南郡之后再次接受改编,将出国体系的官职制度取消换成了秦**队的编制。
军队被改编总是会打破原有的体系,吕哲这么做无非就是打乱就有的体系,让这两万人变得好控制一些,同时作战时也不至于出现乱七八糟的混乱。不过吧,因为没机会是用租用军,做的那些都成了无用功。
季布下令召集租用军的校尉后,桓英又不断攀谈,其实是在确认南下的秦军是不是真的已经被击败,最重要的是想问从南郡过来的援军总数会有多少,而粮食、布匹、兵器等等物资是不是也会支援一些。
“布的五万是前锋,另有一路七万人会在衡山郡策应,主上亲率一部也顺江而来。”季布只回答军事上的,关于物资什么的吕哲没说他也没问。
桓英追问:“那么援军会有多少呢?”
“……”季布摸了摸额头,说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准确与否的数字:“该有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啊?!!”桓英懵了,三十万?那岂不是说吕氏哲是倾巢而来???
“没啊,不是集结全部的兵力,”季布见到桓英傻愣傻愣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笑着说:“只是一部分兵力。”
旁边的秦嘉插话,“吕……那个……”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吕哲,外人是该称呼吕侯、吕氏哲、吕郡主,自家人该称呼主上,桓楚已经上表归附,可是仪式没有举行就不算一家人,“他们有四十多万兵力。”
“四……四十多万?”桓英呆了,他如果没记错吕哲一个月之前才有二十七万兵力?怎么都搞不懂一个月之后怎么就膨胀到四十多万了。
季布可不会说自家主上接了始皇帝的诏书又新得了十一万。
再次从桓英脸上看到一种复杂的神情,那是震惊带着后怕,而后是一种莫名的惊喜。
“太好了!有三十万,那项贼哪怕增兵到二十万也没什么可惧了。”因为有消息称项梁又在从后方调兵,桓英对有三十万援军会赶来是由衷的感到喜悦。不过,他喜悦之后又苦着脸:“这个……这个……”
季布不明所以地看着桓英,奇怪为什么会坑坑巴巴话都说不出来。
“粮食……,”桓英既尴尬又苦恼:“叔父率军东向与项贼对峙带走了大部分粮秣,庐江遭受动荡,今年收成又奇差,已经没有粮食了。”
季布愣了,按照现下的规矩,军队走到该是由当地来提供粮秣,庐江郡没有粮食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他也没有得到吕哲的知会,还真不清楚是由庐江郡出粮还是自家携带以及运粮过来,怎么又不会发愣呢。
“这个……桓公该是会与主上说明?”季布只能往好的方向想,想罢又觉得这次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既出兵又出粮,也可能需要出兵器等物资,哪怕是能够得到庐江郡这块地盘,可是一路走来看见的是庐江郡的荒凉以及破败,付出这么大代价得到这么个破地方,实在是亏大了啊!
桓英似乎也看得出季布在想什么,他脸色有些讪讪,不过这样的情绪没保持多久,很快被一个震惊的消息所取代成为惊怒。
原来是项梁在三个时辰之前对桓楚的部队发动了进攻,也就是说战争正式开始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不告而战
人一满万是满山偏野,百多艘船只行走于江河更是船帆如林,怎么可能做到悄声无息?
项梁喜欢阴谋诡计却也是一名将军,他即将攻打桓楚在庐江郡内不可能没有布下眼线,如此季布五万大军沿着汉水而来定然是会被眼线发现并上报。
吕哲既然已经出兵援救庐江桓楚,那么肯定是南下的秦军威胁已经解除,项梁无法使用兵威大势使桓楚屈服又不想无功而返,他只有在吕哲派来的大军离鄡阳一线还远对桓楚的大营展开进攻。
鄡阳一线不是什么平原地带,不过这里的山岭却是不高,两军士兵数量相加起来二十多万,这么多人即将开始厮杀的战场绝对不小。
一场战争不会只有一个战场,事实上每一场战争都是波及至少二十里的范围,毕竟数万乃至于十数万人根本无法挤在几里地内厮杀。
作为防守方,桓楚占据了几处高地,他的士兵除了留下五万军队作为军直接拦住项梁大军的去路之外,几个高地都留下阻击或者作为策应的部队,用意是保护侧翼和防止项梁派军迂回后路,至于会安排多少人防御就要看地形了。
项梁的十五万大军也不是驻扎在同一座军营,为将者身在战场不会讲所有兵力集在一块,选择地势立下三座军营成为掎角之势是身为统军者最基础的战术,有些指挥能力强悍的将军甚至不止会立下三座营寨,而是会把营寨设立成一个大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