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5(2/2)
吕哲在班胜之礼上已经对五百主以下的将士进行赏赐,五百主、军侯、统领的赏赐并没有当众宣布。
一群人走到样品屋的阳台,他们看着前方在狂欢的黔首们,除了季布和义兼之外的所有人都脸上带笑。
“郡主该不会这么小气吧?”季布刚刚说那些话的用意是想展现自己与吕哲的感情,没想到做得有些适得其反,他心里有些不太确定想:“真的是生气了?”
憋了许久的义兼频繁看向吕哲,很想问衡山郡之役自己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注意到义兼的目光,吕哲“呵呵”笑了两声表示心情不错,这才道:“南郡目前有士卒十万。”这句话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过来,“经过四个月的努力,郡内的兵器坊渐渐恢复生产,我们也新练了几个兵种。”
义兼下意识地向前走两步,想要离吕哲更近一些。
“十万啊,是南郡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口了。”吕哲有那么读感叹:“若不是军士卒大多出自国人士,那对南郡的民生该有怎么样的影响呢?”
娩杓拱手行礼:“郡内口众一百三十三万,近期又迁移来大约三十万的移民,按照这个趋势为南郡增添五十万人该不是问题。”
燕彼不甘示弱地致意:“长沙郡的吴芮被我郡控制住军械来源的途径。事情进展顺利……”
吕哲抬手打算燕彼的话,对长沙郡的软性入侵才刚开始,他不想听到那些没影子的事情。
共尉看一眼恭敬退下的燕彼,这才沉声道:“我军对黔郡的攻掠。口众捕捉数量有三十四万。”
自古以来奴隶这一类从来都不会算在户籍的人口里面,吕哲经历几战的俘虏都能算是奴隶,算上那些新迁过来的遗民南郡目前的人口数量是一百十万。
“一年之内,南郡的人口应该到达两百万的数量。”由于吕哲的操作。南郡现在逐渐在开发轻工业,有足够的劳力比什么都重要:“军队也会扩军到二十三万。”
现场这些人基本都是统军的将领,没有什么比听到军队扩编更能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了。
“依照辅兵与战兵的比例。到时候战兵的数量也该进行扩充,初步会扩充到十万战兵,”吕哲见将领们听得入神,暗自读头,过了一会才继续说:“我对黔郡和衡山郡的战役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只是忧虑于将士们没有累积实战的经验打不了硬仗。”
听到衡山郡之役没有什么差错义兼心里舒了口气,然后用更加不解的目光看着吕哲。
“战兵是战兵,辅兵是辅兵。新出现的兵种很多将校不知道该怎么指挥,这是我的过错。”吕哲对着义兼笑了笑,看见义兼露出恍然的表情,“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亲自向你们解说新兵种的特性、战法,有必要的话也会举行几次演戏。”
演戏对于现在的军队并不是没有过,各国在训练部队的时候经常会选择针对性的对抗,而他们的演戏除了兵器换成没有多少杀伤力的替代物,打起来可真的跟对阵差不多,经常会出现士兵死亡的情况。
季布嘴唇张了张,最后忍住没说话。
看见小动作的吕哲撇一眼欲言又止的季布,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骆摇问:“你在黔郡拉拢了多少部落?”
ps:鞠躬感谢“外天空酱油党”“qe79”“看得到天池山”“郑立”“云雾生”几位书友宝贵的月票!
ps:又得出门了,今天只有一更。
第一百八十五章:再次出兵的可能性
感谢“沧田桑海007”“蓝色郁金香”两位书友宝贵的月票!谢谢“3609433”热情的打赏!
ps:最近是特殊情况,更新比较不稳定。晚上还会有一章。
…………………………………………………………………………
南郡的十万大军有作战经验的着实不多,除开与百越的几战、黔郡的两战、衡山郡一役之外,平定南郡的作战基本是小规模的捕杀性质。
先前的七万战兵基本是改编自平原战役幸存的国遗民,他们后面有将近四万人被选择入侵黔郡,一万人则是进入衡山郡进行报复之战,其的两万一直是待在江陵作为戍卫部队进行枯燥的操练。
咸阳派来的一万援军战力怎么样还不清楚,不过吕哲亲自查看后发现这支秦军与之在阳周县看到的秦军别无二致,该是一支征召性质的部队。
秦国的征召部队并不是一线常备军,他们是由大多数老兵组成的一支队伍,战斗力在秦国算是二流。
在秦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不是戍卫咸阳的京军,更加不可能是各县的郡县兵,而是边疆的边军。
大概三十万边军是秦**队精锐的精锐,而这些部队有大概十五万在北疆军序列,余下的是被安排驻扎在雁门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这些北方的边郡。
北疆军之前被扩充到三十万,而后面又被抽调出十万到了太原郡交界处待命,现在的构成是以十万的边军和十万的征召兵为主。
按照吕哲的看法,现下的军队战斗力基本可以分为几个档次,秦边军是第一等,咸阳戍卫军是第二等,秦征召军也是第二等的序列,而建制完全缺乏实战经验的南郡战兵是第三等。各郡的贵族武装是第四等,乱糟糟没有建制的乱军是第五等。
当然,这样的计算有些粗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与否是要看军心士气和后勤补给,第一等的秦边军缺乏粮秣或者什么事情影响而变得士气低落战斗力降低,乱军也可能因为粮秣充足和个别意外而变得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升。
国无恒强国,军无久强军,青史篇章罢了。谁又能想得到一统国的秦军会在一帮贵族和暴民组成的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军队抗击之下被埋葬成了历史呢?
南郡目前不缺人、亦不缺财帛、也不缺粮,这正是练出精锐之师三个最大的前提,吕哲所需要的是寻找出合适的战场。然后将部队投入进去,用战友或者敌人的死亡和鲜血去锻炼出一支强军。
当然,甲具和兵器尽管已经在加紧制造,可是毕竟时间不长,军队的甲具和兵器依然没有齐配,因此分批出战也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经过三个月的紧急制造,动员了全军大约五十万人配合下,藤甲的数量该有二十三万三千具,皮甲是两万两千件。重甲却只有可怜的两千五百具,一般是出战的士卒才会有配置,留在江陵的战兵根本就还没有分配。
藤甲的制作有几个流程,编制藤甲是最简单的工序。老幼和妇女就能将这个活干的很好,麻烦的是煮练和等待干燥。编制一套藤甲所需的时间是五天,煮练和等待干燥因为有新的烘干技术则只需要半个月左右,在官府的指派分工下。十数万人每二十天就能造出大约八万件左右的藤甲。囤积到二十万具藤甲的时候,吕哲觉得数量已经足够,才下令停止编制藤甲改为编制滕盾。命令传达到各县时又多出了三万具。因此最终定格在二十三万具藤甲的数字。
皮甲的用时反则长一些,毕竟需要处理皮毛和裁剪缝制,皮甲的工序也要比藤甲多出许多,因此南郡内的三十余万老幼和妇女忙活了将近三个月也才制作出两万三千件罢了。
重甲的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