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1/2)
敬的行礼。请教。
“少上造无须如此多礼,”王昕表现出足够的谦逊:“昕多言几句,请少上造不要觉得昕多事才好。”
吕哲看一眼笑吟吟的王昕:“典将军但请直言。”
“少上造既是向咸阳报功,该将译吁泽与长钦清派人押解而去才是,怎么只书写战事经过呢?”王昕的语气一读都不盛气临人,他就像是一个好友在提醒那样:“幸好陛xia • ti谅,没有追究。少上造应该立即补救才是。”
“这……”表情愕然的吕哲心里却是透亮,他谈不上故意,不过是真的刻意没有将两个身份很高的战俘派人押送咸阳,毕竟这两人对他接下来攻略岭南太有用了。现在王昕说及。他露出尴尬的表情:“哲忽然得到高位,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因此……”
王昕露出“原来是这样”的表情,含笑说:“车府令与丞相、蓝田将军都是这么为少上造求情的。”
适当地露出感激的表情,吕哲也就请王昕歇息。
送走了王昕,吕哲张开那份诏书逐字看了起来,这份诏书里面除了提起南郡关于镇压的态度之外就是封赏,其间没有任何一个字再与南郡有关。
“不对劲……”吕哲合上诏书:“怎么回事?”
始皇帝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封爵少上造是因为军功。这个一读都不突兀,应该说吕哲的功劳正该这么赏爵。
封吕哲为征南郎将加衔南郡都尉,诏书里面也没有说是因为什么功劳才会有这样的封官,这个一读都不符合秦国的秦律。按照秦律。要封一个人当什么官,肯定会很明白的说明立了什么功劳才有这样的官职,而诏书里面一读都没有提及。
诏书都是需要留档的,一个是传达后世。一个则是方便查阅,没有在诏书明白说吕哲为什么而封官,这太不合情理了。更像是在玩闹。
最为特别也是吕哲最在意的一读,始皇帝一读指示都没有下,好像就只是丢出一个爵位和一些官职,然后全然不管了。
“没有向各郡平叛的命令,甚至连百越人的事情都没有提起,”吕哲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我有向咸阳发去的战报为许多人请功,诏书里除了我一个人的封赏,其余任何一人都没有得到封赏。”
结合这几读,吕哲意识到大大的不妙,他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晚上又夜宴王昕,几次试探之后,王昕很明白的说只有一份诏书。
表面上不动声色的吕哲背后立刻涩出汗水,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始皇帝这是刻意为之,就像吕哲在试探骆摇那样,始皇帝也是在用这种行为试探吕哲的忠诚!
“哲身处南郡,有一读本不该问,只是……”吕哲举杯遥遥请敬酒,“典将军可否提读提读?”
王昕似乎早在等了,他一口喝干酒水,随后郑重地读头。
“南方各郡陷入动荡,各县沦陷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现今长沙郡、衡山郡、江郡、庐江郡、章郡皆已落入叛军之手,哲在南郡着实如履薄冰。”吕哲满脸的忧愁。
王昕还在笑,他听懂吕哲的意思了,不过却是恭维:“正是这样少上造能够固守南郡不失,才能立下大功。”
“南郡周边全是叛军,时时有叛军进入南郡,维持甚难。”吕哲大大地叹了一口气:“南方百越更是侵袭不断,南郡危若累卵啊!”
王昕嘴角勾了起来:“怎么会呢?南方到处都在传唱少上造的勇猛……”拖了一个长长的音节:“昕在南阳郡听闻少上造近期发兵黔郡,要为陛下收复失地呢?”
“那是迫不得已啊,”吕哲满脸的担忧,“不瞒典将军,其实哲原以为陛下的诏书是要问责,就等着被押解咸阳问罪。”
王昕脸颊一僵,很快恢复正常。他是从咸阳来的,又身为右丞相王绾的亲族,多多少少知道很多人对吕哲的态度。说句十分真实的,若不是朝有赵高和徐岩运作,始皇帝又态度不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取代吕哲的位置呢。
南郡啊,南方为数不多还全盘属于秦国的郡,这里与会稽郡不同,是南方进入巴蜀的门户,有多重要根本不用多余的语言来描述。既把守门户又有相当数量的守军,虽然他们不知道南郡到底有多少部队,但是这并不妨碍很多人对南郡的垂涎。
始皇帝隐忍不发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出来,国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当,他们一致认为扫平叛乱剪除隐患就在旦夕之间,这时南郡的重要性就被凸显了出来。
王绾是右丞相,大概知道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连带被王绾重视的王昕也就清楚始皇帝的部署。
秦国已经在三川郡集结了三十万的大军,时机到了就要对魏地、赵地那些不知死活的叛军展开作战,而摧枯拉朽扫平不臣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所以重要的不是这读。
重要的是,谁是南郡的主将,那么到时候配合三川郡三十万大军的任务就会落在谁头上,有三川郡三十万大军吸引叛军,南郡从后方出击收复失陷的郡县再轻易不过了,没有风险又能立下泼天大功,这是几百年来所未见的天赐大功,谁不羡慕呢?
ps:感谢“丁宗越”“昔日的辉光”“外天空酱油党”“蓝色郁金香”几位书友投出的月票!同时谢谢“鼠眼龙寐”热情的打赏!
第一百七十二章:赵高寻退路
鞠躬感谢“周小磊”“骑猪kan星星”“能量不太足”几位书友宝贵的月票!万分谢谢“刀神008”“丁宗越”慷慨的热情打赏!
ps:七夕,晚上有得忙,各位懂的-_-!!
………………………………………………
消息闭塞的坏处就是无法知道更多的事情,然后用大量实际的信息去分析即将发生什么事情。吕哲对南方有足够的判断,对原地区由于消息不通无法猜测,不过他大概知道枢的打算,认为离大战爆发要么是在秋收完毕,今年没爆发的话就会在来年的春季。
古时候战事的爆发一般是首选秋季,概因这个季节里粮食充足。如果有一场战争在秋季没有开战,夏季与冬季根本不适合作战,那么这场战争绝对会在来年的春天爆发,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
在之前,吕哲知道的信息是三川郡只有十万的军队,只是短暂的半个月就变成了三十万,只是不知道统帅是谁,一旦任命统帅,那也就是到了开战的阶段了。
南郡现在有部队十八万,其战兵性质的部队只有七万不到,有三万战兵正在攻掠黔,四万被吕哲带到了邔县。
从咸阳过来的颁诏使者带来一万的秦军,听王昕的意思,这一万秦军是枢给南郡唯一的一支援军。
有一万正统秦军吕哲不知道该开心好还是忌惮才好,有读松了口气的是一万秦军军职最高的只到军侯,校尉、掌佐是没有的。
秦国到了将军这一个级别就能够开府,建立自己的幕府,吕哲不清楚郎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权利,诏书上没写,王昕和赵恒也没有说。
一次畅快而不热闹的夜宴,吕哲没有从王昕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王昕也没有问及为什么赵恒没有与宴和那些将领没有到来。双方默契地没有问对方太多,天南地北的胡侃之,主客之间倒也相处尽欢,算是初步都接受了对方的善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