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2/3)
历史从南郡动荡开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对于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来说历史的改变是一件坏事。所幸的是吕哲只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之后就是“楚汉相争”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有没有改变对吕哲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秦国已经不是历史上的秦国,好或者坏对其余人有影响,对于已经打定主意发展壮大,专注攻略黔的吕哲来说却是日子该怎么过就还得怎么过。
吕哲或许会感叹诸如“这个枢一读都不像统一华夏的那个贤明枢”,“始皇帝坐视南方和原各地陷入兵祸也不像是个贤明的君主”之类的废话,但是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秦国变成这样。
没有夷陵dòng • luàn作为导火索引爆南方的动荡,那么老秦地的秦人虽然还是要应付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可是不会像现在这么重。毕竟有新占领地承担着更重的徭役和赋税。
那些秦国攻下不久的地区呢?例如赵地、齐地、魏地等等的黔首,他们哪怕面对秦国不堪重负的赋税和徭役也会选择忍气吞声。而就是夷陵的dòng • luàn蔓延到相连的郡县,长期累积的怨恨使他们受到影响也爆发了,在始皇帝选择隐忍不发的前提下。这种怨恨累积的爆发甚至比陈胜吴广爆发时更加浩大和严重。
说到底秦国的一切改变还是出于夷陵bào • luàn才会引发的一连串事件!
当局者迷的吕哲很难去看清那些,枢是否还贤明,始皇帝是否变得昏聩,这些离他实在太远了。也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让历史发生了改变。
远在咸阳坐等各地烽烟四起的始皇帝,他每知道有一处地方有人起兵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更加狰狞。他已经在关的东面门户三川郡驻军十万,北疆军团也抽调出十万部队转移到上郡与太原郡的交界处。就等那些该死的家伙全部跳出来,然后用雷霆之势扫荡一切。
对于南郡还在不断传来的军情,始皇帝其实没有用多大的心思去关注,相较于整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南郡情势怎么样是极小的一部分,他只是交给王绾和赵高去处理就不管了。
始皇帝有着强烈的信心,他能扫平原一次,那就绝对能够扫平第二次,以前那些该死的家伙有国家有建制都那么不堪一击,现在那种互相割据乱战的情势怎么可能抵挡住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秦军!
稍微猜出始皇帝想做什么的吕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南郡的父老,专注于内政的建设,也在后方为在黔郡的军队保障后勤。
收买人心对于拥有足够资源政权来说并不困难,黔郡先期缴获的粮食已经大部分运回南郡,有了足够的粮食,再则就是因为产生新的急迫感,吕哲加大了对工程的进度,一度又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加入建设。
吕哲的招募是一种有偿的应征,政权招募人手动工还给钱,在这个年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民间自然不会抵制反而十分的踊跃。
考虑到接下来可能会遭受来自秦国的打击,为了提防这一个假设的发生,详细的查看了一下,南郡与巴郡的交界处,南郡与汉郡的交界处,南郡与南阳郡的交界处,这几个地方都有新的工程启动。
那些交界处的要道需要建立防线,也就是能够屯兵的兵堡,几条水系边也加设了防御链和烽火台。
相应的,除了建设防御工事之外,吕哲已经在思考反制措施,除了派遣探子进入巴郡、汉郡绘制地形图,还在观察从南郡进军这两个郡的路线。
南郡的北方还有南阳郡这个人口众多的郡县,不过这里的粮食出产并不丰富,矿产之类的倒是不太清楚。只是一直以来的驻军数量也不是很多,吕哲虽然有关注不过相对倾注的心力较少,毕竟南阳是靠近原的一部分,攻取了只会提前加入原的乱战。
巴郡和汉是个多山的地形,两个郡之内的耕作体系也趋于成熟,一旦察觉秦国要对自己不利吕哲将会第一时间出兵这两个郡,而后进军蜀地。不过,他万分期盼千万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南郡位处长江游,哦……现在这条江还不叫长江,事实上它还没有经过秦国的开凿。也还没经过隋朝时期杨广的改建,这条水系现在还不成熟,满布暗礁和深浅不一的情况之下至少是无法安然地利用起来进行水运。
南郡的地理位置在某些时候其实很不错,不过用军事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四战之地”,或者应该说“七战之地”比较妥当?
与之多个郡县相连的南郡,它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潜伏发展的好地方,所幸的是它位处多山多水地带,利用天然环境来建立堡垒倒是能构建出严密的防御体系。可是呢,任何的防御体系都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兵力。
现下吕哲麾下算上郡县兵总共有部队十四万,只是防御姿态的话并不缺乏兵力,不过任何的战事只是防御只会灭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