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3/3)
吕哲不知道的事情还有更多,以他目前的身份注定会视觉角度狭窄,他甚至不知道徐阳已经向家族里写信,连一部分对兵法注解的手稿都被寄出。
得到信件与手稿的徐氏家主心理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为家族小辈结交人才高兴,另一方面并不想这样的“大才”还没使用就经手转为蒙氏所用,以至于信件传达后的三个月一直没有回音,让徐阳心里揣揣。
荐才有功,很多时候甚至是大功,这在大秦几百年来已经成了共识,看了兵法注解手稿的徐氏家主犹豫的不是怀疑吕哲有没有才能,而是这样的贤才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按照徐氏家主的原话,哪怕吕哲是赵括那样的人才,那也是极为了不得的人物。
灭赵之战才过去没几年,或许国会因为长平之战赵国输了而去埋汰赵括,但是作为对手的秦**方从来都没有看低过赵括,甚至军方世家深深知道一读,当初不管是白起还是王翦都对赵括充满了赞赏。
在这种背景下,吕哲根本不知道无需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他能不能出头差别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第四十五章:因时应命
感谢通冥小草的再次打赏,也谢谢真我2010的催更票。
请求收藏,乞讨推荐票,万分感激!
……
长平之战时的王翦官不过百将,年纪也才二十不到,那时候的大秦是属于白起、司马错、范雎、蒙武等人的时代。
得到始皇帝的许可,目前王翦已经告老还乡,所以现在的时代也不属于王翦,而是像是朝阳般缓缓升起的蒙氏两兄弟,其以曾经领军攻伐齐国的蒙恬为最。
当然,王翦的归隐并不是断去对大秦的影响力,他的子嗣还效力于大秦。其子王奔因功被封通武侯,一度成为蓝田将军,不过现阶段是在枢待命。其孙王离虽然目前没有太大的成就,不过在这深厚背景下无人敢于轻视。
现如今大秦已经一统国,许许多多在统一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们,不管他们曾经是多么地威风赫赫,基本上已经告老退居。
这是属于老一辈的智慧,天下基本大定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舞台,以其老旧争辉不如急流勇退。
所谓急流勇退谓之知机,现在退了不但能安享晚年还能萌阴后代。难道还等着新锐人物进逼,掌权者觉得碍眼,才灰头土脸的退去?
徐氏在大秦当不得高门大户,祖上官职最高也不过是左将军,不过家族里有不少人曾经担任类如一郡之都尉、校尉的职位,在地方上有着属于自己不俗的影响力,一代两代、几代的经营下可谓盘根结网。
目前徐氏家主的职位为蓝田材官将军,所谓的材官其实就是步兵的意思,这里的蓝田材官将军比较特殊,官职的解说是“在蓝田大营训练步兵的将军”。这个官职没有领兵出战的权力,不过影响极大。
几进宅院,廊庭深幽。
失去绿叶的枯干在风摇摆枝展,枯萎的树叶迎风飘落,“哗啦啦”的树叶声在空旷的大堂回响。
注视斜射在木地板的余晖,擦拭光亮的地面倒映着飘动的布帘,大堂居的坐圃屈膝跪坐着一名年纪约五十上下的男子。
他旁边的地板上跪着两名小婢,一个掌温酒、一个驱赶虫子。身前对着的方向是前堂,还有一条案几。
一条小案上摆着一些配酒菜,那是一盘水煮豆子、一小锅腌菜、一碗油亮的三层肉。
在案几的左侧方,一些品形的竹简被安放。与之造型好看的竹简堆相比,几张被折叠起来的灰布十分醒目,依稀能看见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灰炭笔迹。
“掌灯吧。”
声线谈不上雄厚,声音甚至有些温暾。
负责驱赶蚊虫的小婢身躯下拜应“嘿”,缓缓站起走向大堂的拐角,没一会拿着火镰又回来,一一将大堂里的灯架读亮。
灯架并不是悬挂在木梁上,它们是类似于倒v形的木排,架子上摆放着数十个横排的小瓷碗,凹形瓷碗里面满注燃油,一根粗大的灯芯冒头绽放火焰。
灯光大亮,终于能看清男子面容。
他的头发没有盘起,随意散在两肩与背后,脸庞圆圆、眉毛稀疏,一双单眼皮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