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 32 章(1/2)
裴西月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她不仅和诚国公世子梁祁有旧,而且刚刚还和陆疑伪装了诚国公世子兄妹。她几乎能够想象,如果自己是梁祁,只怕恨不得把她抓起来烤了。
以她的头脑,她当然能第一时间想到这封含有善意的提醒信来自于太子哥哥,她只恨太子哥哥提醒的太晚。密使从临京出发,已经是五天前的事情了,太子明明知道是梁祁前来,就不能早早就告诉她么?她要是早早知道了,还会和陆疑玩那狐假虎威的一套?
就算要狐假虎威,也不会用上人家梁祁兄妹的身份啊。临京能借用的假身份还是很多的,何至于非要用梁祁的!
她火急火燎的冲进内屋,对着陆疑喊上那么一段话,把陆疑也给惊着了:“这是怎么了?”
他还以为庞凤祥他们反应那么快,现在就把这个小院子给包围了。
裴西月明明一肚子理由,却无法对陆疑亲口道出。她要维持她的人设,以她的身份,她不该知道朝廷此时派来的密使身份,如果她要把“诚国公世子来了”的事情说出来,她就没有办法自圆其说。
陆疑不是好糊弄的人。她也不想再骗他。
她心念百转千回,最后道:“我总觉得不大安全,我们还是快点离开的好。”
完了还补充一句:“我的直觉。”
直觉!裴姰她用了这个词。陆疑也不禁郑重其事起来,他的人生虽然并不是充满波折,甚至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根据他阅读过的诸多典籍和从父辈祖辈嘴里听过的过往而言,直觉并不是一件坏事。
它能很神奇的让人规避风险。
他的祖父说,是祖先的直觉让他做出了对家族正确的决定,带着家族退避到这一世外桃源。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这个直觉并没有错。
多少世家被新朝清算,多少世家不得不卑躬屈膝,还有彻底沦为了附庸的,甚至还有依附到了前朝皇子势力之下的。
是的,他仅仅是听裴姰上次提到一句暗麟盟,就已经自己联想了很多,并且十分接近真相。与生俱来、藏在血液里的世家天赋瞬间点燃,他几乎是瞬间明了了暗麟盟的组织背后的交错纵横。
这些政治素养,真的不是很多普通的读书人靠读几本书能明白的。除了极其具有天赋之人外,正常的寒门子弟穷尽一生,劳劳碌碌,也只能爬到四品官位上。
陆疑心想,前朝应该确实是留下了皇子的血脉,但是,暗麟盟的主事人到底是这位血脉,还是这血脉在其他势力的掌控之下,谁在谁的控制之下,实在难说。并且,他有理由相信,前朝政治失败的一些世家聚集在了暗麟盟之下,为了一个可笑的从龙之功献祭自己和家族。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些富有底蕴的家族将自己最出息的子弟送到了暗麟盟,在暗麟盟里担任了一些重要位置。
他对此不做评价,他置身事外而略带冷漠,不同立场而无心交集。
既然裴姰直觉会出事,那他们就离开吧。反正在寿县也确实呆了挺久了的。
裴西月得到了同伴的点头,也十分高兴。两个人冲到了后院,那里两匹马都饿瘦了。之前陆疑为了怕裴姰蹦跶的太厉害被庞凤祥追杀,特意牵了两匹马回来。
没想到,他还真的一语成箴,如今他们真的要跑路了。
裴西月和陆疑都会骑马,两人趁着这时候还早,庞家还没有反应过来,城门还没有戒严之时,便已经轻装离开了。
说实话,裴西月本来是打算慢慢拖着的,反正她也知道密使的前来会给寿县带来平安,能把这一摊子事给解决好。他们并不需要真的跑到府城把事情闹大给知府知晓,但是,如今得知了密使是梁祁,她跑都跑不及,怎么可能还待在寿县?
他们往府城去,方向却与梁祁从临京往寿县赶的路线有重合之处。他们有可能会遇上,但是可能性并不算大。毕竟,梁祁肯定是星夜交加的赶路,并不会注意他们这对平平无奇的小夫妻QAQ。
裴西月和陆疑到底还是带上了他收拾的一个小包袱,包括小镜子和做菜专用的调料。
从寿县往府城去,需要途径四个小县城。
裴西月并不怎么急着去府城,甚至在抵达了春水县的时候还想留下来,但是她莫得办法,她有口难言。她苦啊!
到了春水县,他们二人也不急着赶路。反正出了寿县就已经安全了,便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他们以夫妻的名义入住,掌柜的便安排了一间房。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骑马一个多时辰,两个人都饿得饥肠辘辘。随便点了两碗阳春面和一盘酱牛肉,就在房里面对面的吃起来。
陆疑吃惯了家里的和裴西月做的美食,口味就变得挑剔起来:“不怎么好吃,牛肉太老,面又有点陀。”
裴西月也点点头表示赞同:“远不如我做的。”
陆疑赶紧打蛇随棍上:“我还没有吃过你做的面。”
事实上,他只吃过裴西月做的鸭子和栗子鸡,在面食上,裴西月还从未在他面前涉猎过。
“那我下次给你做个卤肉面,浓浓的卤汁浇在上头,包你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裴西月开始自吹自擂。
她似乎丝毫不懂得夸赞最好由别人来说才显得高调的道理。陆疑心里默默的想着,裴姰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型的,但她还洋洋得意的很。
“好。”他应承着。
吃饱喝足,又到了两人艰难的睡觉环节。但是时间尚早,他们也不打算这么早就寝,于是坐了下来,开始聊天。
陆疑问出了他困惑已久的问题:“你……你和诚国公府很熟么?”
裴西月:!!!
她的瞳孔忽然无意识放大,眼眸里写满了震惊。但震惊只是一瞬,她很快调节过来,微微一笑道:“并不相熟。我只是对梁家的事迹略有耳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