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0(2/2)
然后他轻蔑地看着那些剩下的官员,亲切地询问:
“还有谁?”
等待他的仍然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在暴力和死亡的威胁面前,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孙燧和许逵就这样被拉了出去,而孙燧实在是一条硬汉,即使被绳子捆住,依然骂不绝口,残忍的叛军打断了他的左手,也没有让他屈服。
他们就此被带到了惠民门外,这里是行刑的地点。
孙燧没有丝毫地慌乱,只是平静对许逵说道:
“事已至此,真是连累你了。”
许逵肃然回答:
“为国尽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孙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对着几天前那个背影消失的方向,低首说出了最后的话:
“全靠你了。”
杀掉了孙燧和许逵,朱宸濠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机占领了巡抚衙门,接管了南昌城内的所有防务,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后他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抚衙门的官员处一一登记,搞民意调查,内容只有一项: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赏,回答否的人关进牢房。
最后结果是四六开,大部分人拒绝跟着他干,当然了,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的爱国,只是觉得跟着这位仁兄造反没什么前途而已。
事情大致解决了,刘养正去找到朱宸濠,向他报告人员的招募情况。
朱宸濠看完了人员名单,却皱起了眉头。
刘养正刚准备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朱宸濠挥手制止了他:
“还缺了一个人。”
“他应该还没走远,现在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后,格杀勿论!”
第十五章孤军
【孤军】
王守仁确实还没有走远,他跟两个随从刚刚沿水路走到了丰城,就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宁王叛乱了。
随从们十分慌乱,王守仁却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临。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显得那么残酷。
孙燧,想必你已经以身殉国了吧。
王守仁仰望着天空,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同乡好友了。
但还没等悲痛发泄完,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达了命令。
随从以为他要去办事,便紧跟着他上了岸。
可是他们跟着这位仁兄转了好几个弯子,也没见他去衙门,却又绕回了江边,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继续由水路前进。
这是演的哪一出?
“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过来了,陆路太危险,是不能走的,刚才我们上岸,不久后我们走陆路的消息就会传开,足以引开追兵,而我们的船是官船,目标太大,换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
随从们呆若木鸡地看着平静的王守仁。
真是个老狐狸啊!
玩了一招调虎离山计的王守仁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他面临的,是真正的绝境。
宁王叛乱了,孙燧等人应该已经遇害,南昌也已落入叛军之手,而且这位王爷想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个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势力,许多地方随同反叛,情况已完全失去控制。
虽然有巡抚头衔,旗牌在手,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坐着小船在江里面四处晃悠,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外面治安又乱,一上岸没准就被哪个劫道的给黑了,那还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义”,好歹还能追认个“忠烈”之类的头衔。
那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兵部?王琼是老上级,应该会来的,不过等到地方上报兵部,兵部上报内阁,内阁上报皇帝(希望能找得到),估计等到出兵,宁王已经在南京登基了。
内阁也不能指望,且不说那个和宁王有猫腻的人会如何反应,自己好歹也在机关混了这么对多年,按照他们那个效率,赶来时也就能帮自己收个尸。
朱厚照?
打住,就此打住,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算了吧。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
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发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
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灯火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
王守仁仍然站立在船头,直视着这一片阴森的黑暗。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已经死了,宁王已经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样!
心学再高深,韬略再精通,没有兵,没有武器,我什么都做不了。
事情就这样了吗,找个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去再说?
那孙燧呢,就这样白死了吗?
王守仁并不喜欢朱厚照,也不喜欢那群死板的文官,但他更不喜欢那个以此为名,造反作乱的宁王。
他痛恨践踏人命的暴力,因为在他的哲学体系里,人性是最为根本的一切,是这个世界的本原,而这位打着正义旗号的宁王起兵谋反,牺牲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过是为了他的野心,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打倒当权者的宁王,将是另一个当权者。唯一的牺牲品,只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当政,他们都将是永远的受害者。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去拿纸墨来。”王守仁大声说道。
随从们从行李中拿出了笔墨,递到了他的面前。
那一夜,王守仁没有睡觉,他伏在书案前,彻夜奋笔疾书,他要写尽他的悲痛和愤怒。
第二天一早,随从们发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有的纸上都只写下了四个醒目大字:
誓死报国。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依然站在船头,对他的随从们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等到船只靠岸时,你们就各自离去吧,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就是了。”
随从们对视了一眼:
“那王大人你呢?”
“我要去临江府。”
临江府,位于洪都下游,依江而建,距离洪都仅有二百余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