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3/4)
而在那个神秘的夜里,胡濙告诉朱棣的也正是这个答案。
建文帝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这看上去也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秘密。
然而事实上,我们是可以了解这个秘密的,因为这个秘密的答案正是我们的第三个推论。
解开秘密的钥匙仍然在史料中——“至是疑始释”。
解脱了,彻底解脱了,二十年的疑问、忧虑、期待、愧疚、恐惧,在那个夜晚之后,全部烟消云散。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同时可以推定胡濙与朱棣谈话之时,建文帝应该还活着。
因为胡濙是一个文臣,之后他还因为在此事上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尚书,并成为了后来的明宣宗托孤五大臣之一,在寻访过程中,为了保密,他一直是单人作业,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是干不出shā • rén灭口的事情的。而他深夜探访朱棣,也充分说明了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向朱棣通报过建文帝的消息。
当然,在谈话之后,朱棣会不会派人去斩一下草,除一下根,那也是很难说的。
不过我愿意相信,朱棣没有这样做,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灭绝人性的人,他的残忍行为只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了一个老人,并且得到了那个答案,他也应该罢手了。
推论3:答案。
“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再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活下去。”
我相信,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的答案才能平息这场二十多年的纷争,才能彻底解脱这两个人的恐惧。
坐在皇位上的那个,解脱的是精神,藏身民间的那个,解脱的是肉体。
我不会再和你争了,做一个好皇帝吧。
我不会再寻找你了,当一个老百姓,平静地活下去吧。
这场叔侄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为了权力,这对亲人彼此之间从猜忌到仇恨,再到兵刃相见,骨肉互残,最终叔叔打败了侄子,抢得了皇位。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登上皇位的人虽然大权在握,却时刻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在某一天夜里醒来,会像上一个失败者那样失去自己刚刚得到的东西。
因为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
被赶下去的那个人更惨,他必须抛弃荣华富贵的生活,藏身民间,从此不问世事,还要躲避当权者的追寻,唯有隐姓埋名,只求继续活下去。
这种残酷的心灵和肉体上的煎熬整整持续了二十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折磨,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发疯。
得到了权力,似乎就得到了一切,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在权力游戏中,你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旦参加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你失败或是死亡。
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更多。
这就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死于征途的宿命】
无论如何,朱棣终于得到了解脱,虽然来得迟了一点,但毕竟还是来了,至少他不会将这个疑问带进棺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