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83 真千金只想赚外汇29(1/2)
如果说去伦敦金市进行黄金买卖那是李部长在成功抄底黄金后的又一力作。
那么派遣秦蓁前往日本,则是带着几分冒险性质。
过去的半个月,李部长一直在跟上面汇报,一再的做解释说明,诠释前往日本的可行性。
怎么去日本赚钱呢?
秦蓁在她的申请书中写的很是详细,显然在伦敦的这些年她不止是关注伦敦纽约的金市、股市,对日本的经济也十分关注。
日本经济的发展源于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极争霸,在远东战场上,日本被美国完全占领。
这跟德国那边情况完全不同,柏林墙将东德和西德分开,美苏两国隔着柏林墙在那里无声对弈。
而日本则是美国遥控亚洲的一个重要据点,不然岂不是把亚洲战场拱手让给苏联?
东南小岛风景固然好,然而地盘有点小。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在二战后享受到美国全方位的扶持,说是亲儿子一点都不为过。
再加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立场)的先后爆发,日本又是美军在亚洲战场的最大补给站。
要知道,在50年的时候,日本全国GDP不到110亿美元。
而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大兵的吃穿用度全都来源于日本,几十亿美元的订单如雪花一样飘了过去。这让日本的GDP突飞猛进,在1951年时达到150亿美元。
二战结束后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除了美国!
大发战争横财两边赚钱的美国人成为了最有钱的国家,从它的手指缝里漏出的一星半点已然让日本飞速发展。
整个五十年代,日本的GDP保持15个点的增长速度。后来美国又跑到越南那边捣乱,再度将雪花似的订单洒向日本,这次日本不止是轻工业得到飞速发展,军工产业也迅速升温,这样猛烈的发展势头持续将近十年,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从越战的泥潭中脱身才缓和下来。
然而此时的日本已经依靠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稳健发展,已然不需要美国的大力支持。
甚至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人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对日本竟然连年贸易逆差,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当美国人发现自己的汽车城跑的都是日本小汽车,超市里的货品大部分都是madeinJapan时,这种抵触日本的情绪前所未有的强烈。
这怎么可以?
一切故事的开始都是征兆的,当那个华裔青年被两个美国人误以为是日本人以致被活活打死在美国街头时,那只是开端。
砸日本车、抵制日货这种事情不止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生过,八十年代的美国在这方面堪称老大哥。
砸车、打人,美国人的无能狂怒正是源于日本的发展。工业时代的发展支撑是制造业,日本的物美价廉,大额的出口订单流向美国,最终导致美国工人的失业。
数据是最明显的。
从80年到83年,短短几年期间,美国不少本土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出现暴跌,跌幅高达50%,而抢走美国企业市场份额的,正是日本公司的产品。
国内用日货,海外被抢市场,工人被辞退……
华裔青年死在美国街头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不过申请书中,最让李部长感兴趣的还是秦蓁对日本央行和大藏省(财务部)的研究。
国家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利率的制定,大藏省拥有这一最高权限。尽管属于大藏省的下属机构,但日本央行也有一颗dú • lì的心,它给自己找了个地盘,可以操纵货币量。
想要操作货币量,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基础货币(印钱)。
第二,派生货币(银行贷款)。
印钱属于国家政策,日本央行压根玩不转。第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走第二条。
实际上第二条路也更好走,要知道市场上的派生货币数额远超过基础货币,对市场货币流通影响更大一些。
尽管贷款是银行的业务,但日本央行拥有窗口指导权。
贷款给谁,贷多少,这些都由央行决定,银行不干?它们不敢。
不听话的孩子没钱拿,毕竟给银行多少钱,那还不是央行一句话的事?
日本央行的窗口指导本质是计划经济的体现,毕竟依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竞争在所难免。
而通过窗口指导,央行“间接”扶持不同领域的公司,引导其迅速发展甚至形成垄断,这不仅保证了日本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知名度,某些方面也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资源输出。①
特权能滋生傲慢,日本央行的小算盘得逞,不免引起大藏省的不满。
两者交锋多次,每每都是大藏省的官员败北,日本央行大获全胜,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微妙。
李部长对此有万千感慨,日本的崛起离不开美国的扶持,自然也少不了“计划经济”政策。
然而同样是这样的政策,中国被西方口诛笔伐,到了日本这里就一个个眼瞎耳聋,好不双标。
国际社会就是如此,不过这份报告更让李部长看重的是秦蓁的个人能力。
她在金融市场的敏感度自然不用说,在政治方面的敏感度更值得关注。
报告是五月九号递交的,当时秦蓁就提出,去年底日本大藏省与美国财政部城里的日美元委员会最终目的是开放日本金融市场。
美国的资本家已经坐不住了,怎么可能放任这么一块蛋糕视而不见呢?
早在同年十月份,日本的财政大臣就提出了开放金融市场,将日元国际化的建议。不过日美元委员会还是进行了拉锯战,尽管目标相同,但美国方面希望以百米速度完成这一进程,而对日本人来说,他们更希望以五千米长跑的速度慢慢的推行政策。②
手段的不同导致日美元委员会没少开会,今年二月份到五月份期间,前前后后召开六次会议进行讨论。
就在三天前,委员会发表了相关报告。
可以说证实了秦蓁在提交的报告中的大胆猜想——短期内日本将会开放金融市场。
这个短期,她特意给了备注,一年左右。
秦蓁的报告是五月九号之前就写好了的,而月底日美委员会表示就此前的几次会议发表总结性报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