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一百三十章贵妃姑姑(2/2)
钟贵妃是怕钟氏有了另一个选择,三皇子便被弃若敝屣吧。温含章心中猜测着钟贵妃的心思,和煦地笑道:“娘娘说的这件事,今夜侯爷回来我便告诉他。”
钟嬷嬷顿时松了口气,又道:“夫人可得快些,若是侯爷有些什么想法,烦劳夫人让人进宫告诉娘娘一声。”
听钟嬷嬷这么说,温含章眯了眯眼睛。无论钟贵妃心中打些什么主意,现在最主要的是先让钟贵妃守口如瓶。
什么才能让钟贵妃放弃试探的念头?
温含章想了想,温柔地笑道:“嬷嬷是知道的,娘娘长年在深宫之中,我一嫁进来就逢府中守孝,想与娘娘亲近也没法子。”她呼出一口气,“说起来嬷嬷别笑话,老太太在世时,每回见着老太太,我都觉得老太太十分寂寞。当时我对贵妃娘娘是有些误会的,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若是贵妃娘娘能经常让人出宫关心一下老太太,老太太必然不会一直愁绪不展。”
钟嬷嬷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温含章为何突然说起老太太。她想帮钟贵妃分辨几句,温含章却没有给她说话的机会,而是叹道:“当时我年轻,为人母之后,便觉得先前的想法过于简单。娘娘毕竟是皇上的妃子,宫规森严,老太太怕也知道如此,才一直没有作出过分的要求。”
温含章如今想起老太太,心中也只剩下唏嘘。
她摇了摇头继续道:“我怀孕生子之后,越发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情。母亲便是如此,对子女不会有半分私心。后来我听侯爷说起皇上与昭郡王的事情,又觉得父亲其实也是这般。皇上偌大的年纪,听闻有皇子流离在外,便心急如焚想要将爱子寻回。之后对着昭郡王的慈爱,也让人十分动容。”
昭郡王毕竟也算是喜善宫的隐敌,钟嬷嬷对温含章所说的并不能感同身受,但她还是耐心听了下去——温含章愿意花费这么多口水,必定有些深意。
果然温含章话音一转,便道:“嬷嬷方才说的,我听在耳里,只觉得皇上对昭郡王拳拳爱意,为着让他有一个正常的身份,不惜瞒天过海,翻出十几年前的旧事。皇上对昭郡王如此视若珍宝,怎么会对当年的真相不作处置?”
温含章喝了一口茶水,虽然她消息不灵通,但也能猜出,当年其他知情人都应该是被处理了。
钟嬷嬷也听出了几分味道,道:“贵妃娘娘毕竟是皇上的表妹,钟氏是皇上的母族,总该有几分不同。”
温含章笑了笑,由仆看主,钟贵妃应该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才敢拿卫绍的身世做文章。
可惜钟贵妃再一次估计错误。温含章道:“嬷嬷这句话,若是老太太在世时许是如此,但现在我是不认同的。”她将茶杯放在案上,抬眼道,“嬷嬷许是不知道,侯爷接掌宁远军后,咱们钟姓的族人在高级将领中的人数占了不到一半,这两年皇上对钟氏的赏赐也不如从前丰厚。皇上对钟家许还有几分情面,但也就如此了。”
钟嬷嬷听着温含章的话,突然有些警醒。钟贵妃在宫中处境如何,她是最清楚的。如果昭郡王的身世只剩下钟贵妃一人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运作,钟贵妃都逃脱不了怀疑。钟氏的处境要是真如温含章说的这般,皇上难道还会因着钟家的求情对钟贵妃网开一面吗?
温含章终于在钟嬷嬷面上看到感激的神色,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这个老嬷嬷是把她的话听在心里了,这样便好了——若是卫绍的血统上有了疑点,他以后要向上一步就没那么容易。
钟涵是回来之后才知道温含章为他解决了一个麻烦,他道:“钟贵妃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那位姑姑怕还是没有看清自己的处境。
她以为她还是那个一句话,钟氏族人就要为她跑断腿的贵妃娘娘吗?
钟涵心中很清楚,钟贵妃不过是不忿钟氏族人全都在卫绍麾下罢了。
卫绍母族不明,皇上为他挑选了钟氏。钟氏族人无论信不信,都只有感激的。就算只是借个名分,皇家在明面上也得优待他们。这不是有没有情分的问题——外戚与朝臣是两股不同的政治力量,卫绍根基浅显,皇帝若是想扶持卫绍,就得倚赖外戚的能量。朝中几大喜欢送女进宫的家族都有了支持的皇子,只有钟家因钟晏和三皇子而一蹶不振,这时候将卫绍塞过来,钟氏才会尽心尽力帮扶于他。
钟涵揉了揉眉头,钟贵妃会突然作出这般试探,许是后头也有人在指使着。西北战事持续进行,卫绍那边却始终只有一点小打小闹,二皇子心中许也生出疑虑。
二皇子似乎暗中在做些什么事情。李家人传话道,汶县的金矿运走了一大批金子,瞧着路线似乎是兵分两路,往江南和京城而去。
钟涵虽然想让明康帝重走一回上辈子的老路,却不想二皇子在西北战乱时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