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那些年那些事儿(七)(3/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不成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
就在这个时候,硕郡王带头进言,陛下倒是有意拨款,奈何国库实在紧张,仅有的一笔大款子也被几个老臣弄去南边修堤坝去了。
几次三番之后,那几个武将自觉愧对前线将士,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然而还是硕郡王带头站出来。
他变卖家产,举办了一场文会,说动几位当世大儒题诗作画,又从陛下那里讨了盖了御印的空白文书,说要义卖筹粮。
是人就没有不爱名的,这话一放出去,天下各地豪商巨贾闻风而动,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粮、给药,一掷千金只为一张御笔亲书的“义商”。
为防止被人动手脚,自始至终硕郡王都一手操持,筹集粮草药品后立刻马不停蹄请旨奔赴前线……
洪崖听得入了迷,粥冷了都不知道喝。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盯着上首那道瘦削的影子喃喃道:“合该让这样的人做皇帝。”
“慎言!”身边几个军官都冲他瞪眼。
洪崖哼了声,用一种喝酒一样豪迈的架势将剩下的冷粥一饮而尽。
见他这样,那几个军官面面相觑,都笑了。
这小子,还嫩着呢!
不过这话远也没说错。
无论朝堂还是民间,硕郡王的呼声一直很高,当年当今继位时,听说还出过小规模骚乱。
但硕郡王本人却不大在意。
后来有明白人说,硕郡王好虽好,但太过心软,只能为贤王,而不能做明君。
如今看来,明君贤王相辅相成,确实是上上之选。
硕郡王的出现又给洪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他有限的人生中,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位既高贵又随和,既文雅又豪放的人物。
分明是郡王之尊,却能放下身段跟商贾打交道做买卖,替前线将士筹集粮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