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3/4)
这还只是刘峦等人又一次的捐献,鬼知道他们究竟捐了几次,反正家境极为优渥便是了。
此时,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还未开口的其余五人身上。
那五人明显是第一次参与到这种事情中,面色都很是有些犹豫。
如此也可看出,张角之前的动作虽有影响,但真要“割肉”出力之时,对目标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或许这些人再被施法影响多次之后,恐怕会干脆许多……
“这,在下家境有限,便以三十石小麦相助吧。”
“在下愿献粳米二十石!”
“马某愿以魔芋三十石相助!”
“……”
最终,五人还是咬着牙掏了腰包。
毕竟,在这种潜规则已然定型的场面之下,一毛不拔只会开罪所有人。
……
黄昏。
太阳终于穿透灰暗的云层,洒出了些微的光亮。
但这光亮,在积雪的反射之下,多少有些惨白。
张渊负手站在窗前,皱眉沉思。
而今是光和五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82年,距离大变还有不足两年。
在这之前,他必须好生思量一下之后的路,以尽可能的拥有一些对抗,甚至是翻盘的资本。
整个东汉基本上都是士族的天下,争端也主要集中在皇权与士族、宦官与士族、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之间。
毫无疑问,士族起码掌控着大汉七成的话语权,以及过半的力量。
想要同这等庞然巨物扳手腕,有些蚂蚁撼大象的意味。
但士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乱世征兆已初现苗头,豪门与豪门之间也在争斗不休。
只是,自己虽也算是寒门士族一员;
但以而今的尴尬处境,想要借用寒门士族的身份和力量,几乎不可能。
如此看来,在前期,他若想招揽人手,只能瞄向庶民阶层,以及商人阶层。
正常情况下,庶民因为几乎接触不到典籍、受教育条件极差;
再加上士族把持向上深造、发展的通道,因此很难出现有名的文客谋士。
但难不代表没有,就如贾诩。
至于猛将方面,倒是有不少出身自庶民。
最关键的是,自己有教化能力在身,是否可以快速培养相应的人才?
其实归根结底,士族之所以能够把持天下大势,最重要的两样法宝便是土地与人才!
若是人才的问题能够解决,土地……
“叩叩~”
“公子,晚膳已备好,可否送入?”
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道略有些熟悉的声音。
张渊轻吐一口气,摇摇头关上窗户。
在这个年代,普遍的是一日两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