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1/4)
宋时鸢十遍《金刚经》才刚抄完三遍,就被解除禁足了。
钟氏安抚她道:“你父亲已亲上昌安县,当着齐家人的面跟你姑母恩断义绝了,你就别跟你父亲怄气了。”
钟氏觉得,小闺女若不是跟父亲怄气,怎会恁多天过去,十遍《金刚经》连一半都没抄完?
宋时鸢才想分辨,说她并没有怄气。
在古代这个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她一个当小辈的,大耳刮子抽嫡亲姑母脸上,父亲这个读书人,说都没说她一句,只罚她抄十遍《金刚经》,已很难能可贵了。
钟氏却又径直道:“你是个有成算的,哪些人、哪些东西需要带进京,你尽快理清楚,然后抓紧叫人收拾行李,咱们这月二十六便要启程。”
说完,也不等她回应,就风风火火地走了。
宋廪名义上是平调,实则算是“高升”,故而不止本地的富户乡绅前来道贺,府城的知府、同知等官员也都派了师爷前来送礼。
少不得要设宴款待,钟氏简直忙得脚不沾地。
青黛个机灵鬼,闻言立时凑上来,笑嘻嘻道:“姑娘,您可得带着奴婢一块儿进京,谁梳头都没奴婢梳得好。”
辛夷正坐在小杌子上,捏着绣绷子替宋时鸢绣小衣,闻言往这边看了一眼,立时又事不关己地垂首,继续手里的活计。
心里十分笃定姑娘会带着自己进京。
毕竟她嘴紧,岑公子与姑娘那点子不可说的事儿,她可是半个字都未露过。
不带自己,姑娘上哪再找个如她这般忠心又嘴紧的好丫鬟?
宋时鸢逗青黛玩:“听闻京里时兴的发型青云县大相径庭,你梳头的本事在这儿还凑合,进京只怕就不够看了。千里迢迢地带你进京,倒不如进京后我现买个手巧的丫鬟来使便(bian)宜。”
“姑娘!”青黛哀嚎一声,着急忙慌地给自己加码:“奴婢除了梳头梳得好,绣活也很不错,比辛夷是差一点,但比其他丫鬟还是强很多的。”
宋时鸢看她赤急白脸的,竟是当真了,忙安抚道:“好啦,我同你说笑的,你跟辛夷是我的左膀右臂,怎可能不带着你们?”
青黛这才松了口气,然后跺了跺脚,嗔道:“姑娘您又逗奴婢,奴婢不理您了。”
说完,扭头便要往外走。
宋时鸢笑道:“不理我也好,正好我有桩差事吩咐你。”
青黛止住脚步,问道:“什么差事?”
宋时鸢说道:“你带上麦冬跟白芷俩小丫头,去把我冬天的小/毛、大/毛衣裳都找出来,好好晾晒一番,回头好带进京去。”
“是。”青黛应声而去。
辛夷叹了口气:“姑娘今年长高了不少,往年那些大/毛、小/毛衣裳,只怕穿起来都短一截了。”
宋时鸢笑道:“怕什么,有心灵手巧的辛夷姐姐替我拆东墙补西墙呢。”
辛夷跟着笑了:“倒也是,只须换个料子好点的面子就成,横竖里头如何,旁人也瞧不见。”
只是宋时鸢嘴上说得乐观,其实心里已经在犯愁了。
人家旁的穿越女,或是做香皂,或是造玻璃,或是烧水泥,要不就是精通厨艺,在古代大展身手,赚个盆满钵满。
她这个穿越女可好,文科出身,学的又是英语,又没什么业余爱好,来到古代简直两眼一抹黑。
上辈子她待字闺中时啃父母老,嫁人后啃公婆老,合离后住到陪嫁庄子上,靠庄子上的出息过活。
一辈子没为银钱发愁过,也没费心思赚过银钱。
属于没甚太高追求,只要能衣食无忧地过点小日子就知足的那种小人物。
谁曾想这辈子因为岑九容这个变数,她的人生天翻地覆。
京城居,大不易。
虽然他们可以住到宛平县衙后院,不必花银钱赁宅子,但京城物价奇高,吃穿行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除此之外,父亲与同僚交际,兄长去国子监念书,母亲与官眷们交际,也都需要银钱。
只凭父亲的俸禄,加上远在洛阳老家的那个三百亩地的祖传庄子,根本不够花。
看来,她必须要想个赚银钱的法子了。
*
“我身上没带太多银钱,这张一千两的银票,你且先拿着用,待进京后我再多与你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