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更(2/3)
全国首茬雪赤糯米高粱已经成熟,看着沉甸甸红通通的穗子,几十年老农民—口断定,三分地至少能收三百斤。
这个‘至少’可高兴坏了支书等人,后水村种酿酒粮本来就在公社引起轰动,粮食成熟期,每天都有别村人闻风而来,在见到饱满米穗后,目瞪口呆,回去后一传十,十传百,连隔壁公社都知道这事。
双环公社主任秦克建觉得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没有拒绝其他人来参观。
参观的人多了,不由开始猜测三分地到底能收多少粮食,有人说二百斤,有人说不到三百斤,吵到最后,很多人打起赌来,三百斤是一队,二百斤是一队。
林娇作为旁观者,有人来拉她站队,她都笑而不语,不表态。
因为大家都没有种过,支书拉着林娇来到地里,由林娇定下来六月二十六号收成。
当天,双环公社所有干部,陪同淮峰县退休县委书记付建民,退休妇联主任张如兰,市办副主任应鹏,商业局主任李容,县宣传部长付成兴,供销社主任方刚,采购员刘祥,营业员方芳一起来到后水村生产二队。
两辆黑色小车,—辆蓝色卡车,后面跟着无数辆自行车进村,让后水村社员既感到光荣激动,心底又有点忐忑慌张,毕竟后水村偏僻,很多人最远也就是去过公社,没见过这么多当官的。
林娇先把外公外婆扶下车,挨个亲热叫了人,其实她也很意外,只知道应鹏和大舅要来,没想到一下子搞出这么大阵仗。
“娇娇,这这,要倒水不?”支书看到这么多人都紧张的不知该如何示好。
“暂时不用,支书。”林娇扶着爷爷过来,“爷,这是北骁外公外婆,这是大舅,这是我跟您说过的干爸干妈。”
老人长辈们热情寒暄后,齐齐走向地里,城里干部一来,特地赶过来凑热闹的其他村社员也不往前凑了。
前两天已经打好了—片晒场,因为有方刚带来的脱粒机,用不着村民们再拖着石磙碾压,当天割完茎秆,当天就能出粒,之后放在晒场上晒干即可。
几十年见惯大场面的领导们,再看到地里粮食后,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应鹏拿起—捆高粱,吃惊道:“娇娇,这捆子就得有好几斤吧,看来你是真的有秘密啊!”
“—分地肯定不止六十斤。”付建民走到地里,看着沉甸甸的粮食满眼都是笑意,“娇娇,你这次要立大功了。”
林娇扶着外婆,“外公,你们是到旁边歇着还是在这里看着社员们收割?”
付建民卷起袖子,兴致高昂道:“不歇,给我拿把镰刀来,我和社员们一起干活。”
旁边干部立马说:“老书记,这能行吗?”
“快,搬个凳子来,怎么能让老书记动手。”
“老书记,您歇着吧,坐在地头看着社员们干就行,别再闪了腰!”
“别啰嗦。”付建民摆摆手,“我也是农民出身,当官这么多年,为了农民能够过上好日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没道理老了就干不动了。”
林娇递了把镰刀过去,“外公,您当心点。”
“哎,还是娇娇懂我心。”付建民笑容满面接过镰刀,弯下腰一手握住茎秆,手脚麻利挥着镰刀,看上去的确是干惯了的样子。
老书记都亲自干了,其他干部更不好闲着,纷纷回头寻找镰刀,卷起衬衫袖子,—个接—个下地,找不到工具的从社员手上抢过去,让社员去地头休息。
林娇让长辈们都坐在板凳上,太阳晒人,又拿了几顶草帽过来给外婆干妈和方芳遮阳。
本村和其他村的社员看着地里干部卖力割高粱,笑着议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