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往事(3/3)
明珠哑然回望,鬓上一朵红樱花细钿幽幽凄凄,好半晌才憋出一句,“你爹如此狠心?平日里不来瞧你一眼,眼下会管吗?”
“他会管,景延二位王爷不多时便有一场硬碰硬的仗要打,他自料胜算在他手里握着,延王败祸,必定连张家也要连根拔起。太夫人虽是出了阁的女儿,终究有亲,不得不避嫌,他正好趁鸾凤这个机会将太夫人治压一番,既能明哲保身,又能向景王再表忠心。”宋知濯脸上泄一缕半明半暗的笑,神思中闪过延王、景王、若干朝堂纷争,还有躺在地底下他孤零零的母亲。
如此,各自在沉吟中将心定下。窗外雨已注,只余绿瓦沟渠间的雨水汇集而下,“啪嗒啪嗒”打在桂树上,经密叶层层挽留,最终“哒、哒”温柔地坠在泥土的残花败叶之上。
连秋水尚且有情,宋知濯想,秋水有情,他的父亲却是最冷漠无情的,追根溯源,同聚府邸而骨肉离散的场面,是他的自私冷漠造成的。
茶剩余温,院外已有嬉笑之声,七八个小丫头进得院来,其中以小月、鸾凤为首。二人皆朝窗内扫一眼,一个眉间是真实的浅云淡雾,一个脸上是虚假的热络欢喜。
虚的这个自然是鸾凤了,她瞥见青莲,便朝窗内喊起来,“青莲姐姐,我们过来了,要收拾哪里,您出来细派一声儿。”
青莲立身而去,鞋跟上拽着一片迤逦石榴裙,“嗳,我这就来。大奶奶,谢谢您的茶。”
各间屋子都拢了炭盆,足足熏了一个时辰去了湿气,又各点了香炉。满院檀香中,夜幕垂临。正屋是不必她们的,还是明珠自个儿来,将蓝田玉香炉中的冷灰压平,一套功夫行云流水,直到填出个莲纹香模出来,外头才重归清净。
点燃香炉,一火似星,满室梅香。天边乌云渐散,却追不及日落,整个院落即将坠入长夜。
就着火折子,明珠要去点了烛台,不料被宋知濯止住,“先别点,我有话儿要同你说,我怕光亮起来,我就没法儿说出口了。”
这话儿引得明珠怔忪片刻,方吹了火折子,搬了根折背椅偎到他身边,在窗户底下、两袖摩挲中握住他的手,“你想说什么?我听着就是了。”
她矮了一筹,以一个孩子的姿态对望过来,连宋知濯也恍惚即将出口的故事不是血光厮杀,而是才子佳人的风月故事。
他朝窗外桂树遥望过去,目光却似落到更远的远处,“你知道这桂树底下埋着什么吗?”
“什么?”
他回首过来,扫到她眉上凝重的风雪,故而缓出轻松一笑,“小尼姑,你是修行之人,就吓得这样?你放心,底下无尸无骨,埋的是我的性命。”
明珠乍然一惊,“你的性命?”
“说来话长,你知道我母亲本是青楼花魁,当年宋追惗投靠景王,为了投其所好,暗中将我母亲赎身送予他,后来,以防延王抓住把柄,他又将我母亲娶回家来。”
他悠长的语调仿佛是在尽量将一个残忍的故事说得平常,以免吓到她,“母亲和他生下了我,原本日子可以就这样过下去的,可是,他为了替景王蛰伏张家,就要想法子和张家攀上关系。适逢太夫人年少时对他一见倾心,他便起了杀妻之心,没多时,我母亲便暴毙身亡,其实母亲已经预见到了,他狼子野心,以防他日后对我不管不顾,母亲便谎称有他与景王结党的罪证,又说是交给了我,我年幼时不知事,母亲反复叮嘱我,桂树底下藏了东西,不论谁来问,都不要告诉他藏在哪里。”
徐徐说来,明珠的心也层层坠下,她始料不及,父子之间,竟然似仇深似海。与这样的恨比起来,她的恨似乎也不那么沉重了。心坠到最底层,触及底下潜藏的愧,愧自己,居然从他惨烈的故事里找到了些许安慰。
然他还在说,以平缓的语调,“后来,我万事不知地长大,险些都要将这些事儿忘了,直到我瘫倒在床,我才开始回想、开始细查。呵,直到我想明白,我母亲为何要编出那个谎话来,还要我将那个谎话铭记于心,只因那是我的护身护,因为这个,父亲不得不护着我的性命。其实,桂树底下什么都没有,既无罪证也无书信,只有我母亲的信念,她希望我能在他手上活下去。她也确实赌对了,父亲为了他的前程,可以放弃任何人,也可以救下任何人,种种里头,既没有恨,也没有爱。他才是真正做到了无爱无怖。”
一时间,明珠还未能将故事中这个冷血残酷的人,同中元席面上那个能说会笑、沉着温和的美貌男子联系在一起,她陷在其中,神思迷离。
“明珠,”宋知濯倏然将她唤醒,凝重肃穆地睇住她,“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告诉你,如是景王得势,父亲也必定跟着得道升天,以后这个府里只会更危险,若是遇到性命攸关的事儿,记住,桂树底下埋了东西,能救你我的性命。”
“我记住了。”明珠茫然点头,手里攀着他的手,紧握着彼此的温度。好半晌,她才歇过神来,“你从前说,我们走过同样的路,这话儿还真是没错儿,我同你,其实是一样的……。”
宋知濯暗自瞥一眼,瞧见她的脸隐在满室晦暗中,冷香上浮,似乎将她丢弃在最冷的人世间。她在坠落,他觉察到了,故而将她拥入怀中,得已能擎住她。
而她靠在这个梅香缠绵的怀里,仿佛也没那么惧怕了,第一次有勇气将自己剖开,将她寸断的肝肠给他看,“小时候,我爹总是吃酒赌钱,家里头全靠我娘替人缝补浆洗自称着,我想试着替娘分忧,跟着学起针线,扎了满手的血也学不会,我在这些针织防线的活计上头就是笨,真是半点儿天赋也无。我娘生气了,便抽了藤条打我,越哭,她打得越狠,打断藤条,便随手操起赶牛的软鞭子,那鞭子抽在身上可比藤条痛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宋追惗:做儿子的居然背着爹说爹的坏话,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