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开元二十九年(第二更)(2/4)
边塞是一个出路,边塞诗人们的脾气也很合陈成的胃口,王昌龄临行前还说过可以拉小陈进他们的群聊——
但是联想到“陈苌起兵反唐,意欲恢复陈朝江山”的江湖传说,你还敢去吗?
“我应该……”陈成眼中无神:“还是回房陵去吧。”
王维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陈成笑了笑:“老师不必挂怀,我年龄还小,心性也仍需磨砺。潜心学习一段时间,未尝不是好事。”
“也好。”王维点点头:“等我这次归程时,你再随我一道回长安吧!”
陈成苦笑,却又怕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勉强点点头。
长安,我也想回去。
可是——
我回得去吗?
小陈重出江湖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
陈成给王维送行,一直送到郢州(今钟祥)。
一路上王维怏怏不乐。
在郢州刺史亭,王维不吃不喝,用一整夜的时间,画了一副孟浩然的肖像。
画上孟夫子白首红颜,斜伏马上,醉意憨然,仍作吟诵状——
栩栩如生,陈成等人都说很得夫子之shén • yùn。
王维便把画像悬于刺史亭中,取名《襄阳孟公马上吟诗图》。
这座亭子便被后人称作“浩然亭”。
唐懿宗咸通年间,新来的刺史郑缄看到该亭勃然大怒:
“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養,朝夕言于刺史前耶?”
也就是说,先贤孟浩然的大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直呼名讳的吗?
于是改名为“孟亭”,延续后世。
后来,孟浩然的老乡,晚唐大诗人皮日休写《郢州孟亭记》时说: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
论者首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
介其间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
在李杜大名之下,可以傲然无愧的,可能也只有孟夫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