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哪里来的癞蛤蟆(2/2)
邹丁闻言之后慢了下来,等那军舰驶过,道:“刘时庆前两天也找了东家,他说,重庆让他们回去。”
“我猜,他们肯定不走?”杨双心里恍然,如果他们肯回重庆的话,王安柔的行动应该会取消的。
邹丁摇头,“算你猜对了!东家本来说重庆让回去就回去呗,可刘时庆那货不干啊!说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乱七八糟地说了一大堆,反正我也没太听懂,两个人还吵了一架。你东家今天还和我说,让我盯着点刘时庆,结果我才蹲了没十分钟,就有人塞了一张纸条子给我,我还纳闷着……”
“收声!”杨双低喝了一声,邹丁戴着帽子看不清左右两边,听见杨双的话,马上闭了嘴,抬头左右一看,才发现是两个巡警背着枪正在侧面注视着他们。
这一路上便没了多余的话,直到到了城南,离开了江边,顺着湖又跑了三里多地。
黄包车停了下来。
邹丁拿着毛巾擦了擦满头满脸的汗,有些气喘吁吁,“客官,到了!”
杨双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了几张军票,递了过去,邹丁嘿嘿嘿地一笑,“好叻,您走好!”
杨双下了车,没有去看拉着黄包车离开的邹丁。这在路上就已经跟他说好了的,虽然邹丁脑子反应慢,但杨双说的,他也一一执行。杨双这一路上的狂奔,左右融会贯通,早就想的通透。赵正明这地方现在是个危地,一旦进入这范围,就得立刻进入角色。
城南这块地方,是江城存在时间最长的商贸区,靠湖吃湖,靠江吃江,从江口入湖,有六个码头可以停靠,交通也算便利,自大清朝开始,这里便有了洋行。赵正明隐藏在这闹市之中,干起了老本行,租了个店面卖起了茶叶。
那茶叶铺子就在前面不远,招牌也看得清,取了个“丰顺”的名。
也不知道是王安柔教了他一些皮毛,还是他自己心里有些鬼,就顺丰茶铺这周围,那些个摆摊的、驻足的、街边乞讨的,在杨双眼里,都觉得可疑。进了茶铺,再看那坐着的,站着的,走着的,低着头的,抬着头的,聊天的,吹牛的……
全部都不像是好人。
杨双觉得自己的情绪有点崩,他完全看不出头绪。
但是他镇定。
他大咧咧地坐在了里面的一张八仙桌前,声音喊得贼响:“有人嘛,有人招呼嘛?”
那口气挺大,感觉身负巨万却被人忽视了一般,眼神里也是,充满了年轻气盛的味道。
很快,有一个人从柜台后面探出了脑袋,看了他一眼,然后阻止了店小二的脚步,亲自走上了前来。
“哟,这位小哥,说话可不好听,我这茶铺里不都是人吗?”
茶客们哈哈大笑,看这年轻人的打扮,也不像是哪家的公子哥,穿得顶多算是规矩,哪里来的癞蛤蟆,打哈欠不带喘气的,咋咋呼呼地扰人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