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 殉葬品中的干尸(1/4)
只不过,我亲爱的法师哟,你现在才收起来,是不是太晚了?
别人不知道,但陆渊可是一清二楚,这观音禅院中的老和尚金池,那可不是个好货色。
贪婪,是一个非常适合他的词语。
如果再要加一个的话,可能是:狠毒。
何以见得?
原著中有那么一句话: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
一般的和尚需要这么多袈裟干什么?
其实就像是唐僧这样在大唐境内颇有名望的得道高僧,总共也不过就两件袈裟而已:一件是唐太宗御赐的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是观音菩萨给的锦襕异宝袈裟。
或许还会有其他的,但绝对不可能和他岁数相当,更别说是岁数的三四倍了!
再者,僧侣的袈裟,在早先也叫粪扫衣,用的原料极其简陋,基本上只是一些破布。这些破布或来自墓地,或是在大街上、垃圾场捡来的。
后来佛陀也允许信徒供养僧伽布料,不过要先把它剪成几块,然后缝在一起,为的是要减低它的价值,减少僧人的贪染。
穿这样的衣服除了表示僧侣过的是一种简朴的宗教生活外,还有拣别外道的用意。因为当时其他教派的苦行者,有的穿著树皮或草制成的衣服,有的穿用毛、羽绒或鹿皮制成的衣服,甚至有的人一丝不挂。
佛陀不仅不主张纵欲的行为,也不提倡上述极端的苦行,因为他从经验里得知这种苦行对解脱并没有任何助益,而粪扫衣能够去除比丘对外在物质的贪欲,又足以达到遮蔽身躯、保护身体,防御冷、热、蚊、虫、风等的功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