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著书(2/4)
他知道墨子,知道孟子,知道列子,知道庄子,知道韩非子,知道…………
但是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下笔,不管怎么写好像都没有《老子》中的道理高大上。
《老子》一文就像思想总纲,而后面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受他的影响,实在不好写。
看来还是得回到佛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总能与道教拼一拼,因为在神话小说中佛教和道教可是两分天下。
确定了书的大方向,王奂松了一口气。
但是紧接着又皱起了眉头,这佛教经典繁多,没有任何一本能概括到全部,他又为选择哪一部经典头痛起来。
主要是他能选的还不多,他会的佛经也就那么几部。
“《心经》还是《金刚经》?”王奂沉思道。
最终他选择了《金刚经》,没有别的原因,主要还是金刚经够长,全文一共5130字,分为三十二章。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的经典,影响很大,这也是他选择《金刚经》的原因之一。
唯一遗憾的是《金刚经》成书于公元前994年,距今已经四百多年,虽然还没有传到中国,但是确确实实的已经有了。
《金刚经》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
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
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这《金刚经》与《老子》不一样。
《老子》一文主要阐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fǎ • lùn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这本书更多是阐述天地宇宙的运转规律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但《金刚经》不一样,他是一本宗教巨著,里面更多的还是宣扬其佛教的一些东西。
但是王奂别无选择,只能在书简上如此写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