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别无选择(2/3)
弘昼在会议上从来不跟他的皇上四哥唱反调,讷亲自觉资历尚浅,不敢出声。
其他几个汉臣谁吃饱了撑的会去掺和旗人的事?弘晓觉得自己不能不说话了。
“皇上,按照‘八旗子弟,人皆为兵’的祖制,旗营历来都是世兵制,凡男丁在十六岁以上就可以披甲当差。”
弘晓开口便把祖制放在了前头,希望借此来压一压乾隆。
“虽说自打前几年放开了旗人的生业限制后,这制度有些松动,但大多数旗人男丁主要的营生还是进旗营领月饷和月米。”
“因为,”弘晓也自觉有些说不出口:“因为这些人确实不会干别的。”
“再说,干什么也没有进旗营吃粮拿饷来的轻松,所以这一个人的银米也许就是一家子人的生计之源。”
“若强令他们退出旗营的话,就会有无数的旗人衣食无着了!”
“你倒也说了句实话,”乾隆道:“你也知道旗营的兵士们心里就是想着,干什么营生也不如进旗营轻松省心。”
“不操心不费力,每月到日子就发米发银子,旱涝保收,几代人都是这么活下来的。”
“弘晓你心里明明知道旗人们已经被这制度给惯养得百无一用了,还想让他们就这样下去?”
“皇上!”弘晓的语气近乎哀求:“千不看,万不看,只看在他们的祖上为大清的江山流过血,舍过命。”
“这几年户部的进项越来越多,国库的存银年年增加,大清开国以来从没有像现今这么宽裕过。”
“先帝爷和皇太后都是虔心向佛的人,皇上也是居士的身份,就当看在佛菩萨的面儿上,拿出些闲钱来施舍他们一下也好啊!”
“旗人们不争气,皇上打也打得,罚也罚得,可总不能让他们都活不下去吧?”
向来谨小慎微的弘晓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连一旁气鼓鼓的鄂尔泰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弘晓的话说得着实可怜,乾隆也不能显得太过不近人情。
他轻叹了一口气道:“朕自然不想让他们都活不下去,朕是恨他们不能自食其力,拿着朝廷的粮饷却不能为国分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