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 挽危局奸相伏诛 整军纪四王议政(2/4)
由于汪兆龄向来狐假虎威,又爱滥用酷刑,在大西军中积怨颇深,加之他始终坚持继续推行张献忠之前的过激政策,张可旺逐渐意识到双方的矛盾已然无法调和。
政策上能否改弦易辙关乎着大西军的生死存亡,为了挽救危局,张可旺于是决定在遵义城中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参会人员有汪兆龄、张可望、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冯双礼、白文选、王尚礼等人。议题仍然老调重弹,还是讨论大西军未来的出路。
定国首先发言道:“咱们追随老万岁背井离乡,转战南北,本打算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然而老万岁自从入川之后枉杀无辜,天下人都称咱们为贼!大家扪心自问,难道想着一辈子都背负贼寇的恶名么?”
张能奇深以为然道:“咱们当初本已建政立国,士民缙绅纷纷来投,可大好局势却是一朝而毁,皆是因为杀戮太甚之故!当今之计惟有放弃过去错误的杀伐之策,抚民安民,以民为本,方能够重整旗鼓,摆脱贼寇之名!”
“四弟言之有理,孤亦是深有感触,自从咱们颁布严令,整肃军纪之后,沿途百姓对咱们大西军的态度大有转变,来到遵义,当地士民更是出城十里相迎,这正可以说明得人心方才得天下啊!”经历了这段时间的惊天剧变,张可旺也逐渐放弃了过去一味杀戮的错误想法,更是对自己当初助纣为虐的做法追悔莫及。
见诸将侃侃而谈,汪兆龄忍不住伸手指向帐中众人,用责备的语气说道:“老万岁惨死凤凰山,至今尸首何处犹未可知!诸位莫非真要在老万岁尸骨未寒之际,彻底推翻老万岁过去制定的政策么?”
这话瞬间捅了马蜂窝,张能奇率先跳了起来,指着汪兆龄的鼻子,厉声数落其罪道:“好你一个不知死活的蛮奴才,汝不过区区桐城死囚,若不是咱们攻打蕲水,汝岂有机会越狱而逃?我等因汝是世家子,特保你做了个宰相。可汝一点也不想做好人,行好事!一味只知shā • rén取宠,咱们跟随老万岁疆场上苦战多年,才挣下这千军万马,却被汝今日一言,明日一语,诓得个七零八落。当初四川百姓,给咱们运粮、运草、当差、纳粮,是何等效顺?老万岁本要赏银固结之,却被汝伶牙俐齿挑唆,杀了个精光,闹得天下人都喊咱们为贼。先前败阵出来,一路荒无人烟,险些把咱们这些个残人残马活活饿死,这可都是汝造下的孽啊!汝身为宰相,不能辅之治国,惟劝老万岁shā • rén,而今还想妄自尊大。莫忘了鬼门关前还有千百万冤魂正等向汝索命哩,老子不如今日就断送了汝之狗命,为那无辜惨死的冤魂报仇雪恨!”
张可旺亦愤然言道:“蜀地富饶险固,向来是豪杰必争之地,我辈拼死血战十余年,方才拥有这块地盘,谁知却被你这狗贼朝夕蛊惑,百万生灵死于非命。老万岁也因听信你的谗言而殒命!如今咱们进退无路,惶惶如丧家之犬,你却让咱们继续执行过去的政策,居心何在?”
张可旺越说越气,索性拔出佩剑就要砍向汪兆龄,汪兆龄吓得边躲边狡辩,张能奇毫不犹豫举起短弓,瞄准汪兆龄面门就是一箭,这箭不偏不倚正中汪兆龄眼眶,瞬间眼珠迸出,血流如注,汪兆龄捂着面颊,痛得是满地打滚,惨呼连连。
平日里诸将对汪兆龄皆敢怒不敢言,今日见此情形,大伙立即一拥而上,霎时就将汪兆龄乱刀剁成了肉泥。
杀死了汪兆龄,张能奇仍不解恨,继而言道:“汪兆龄虽死,然张皇后亦是一丘之貉,为永绝后患,此妇断不可再留!”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张可旺遂命人往桃源洞中送去鸩酒,逼迫张皇后自尽。
毒死了张皇后,张可旺于是提着汪兆龄的首级来到大营,号令三军道:“罪魁祸首汪兆龄业已伏诛!本王宣布,我大西军即刻起停止杀戮,若有无故扰民者,一律军法处置!从今往后,除非作战,不得滥杀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