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天津(1/4)
行船北去,方孝孺算是成了北行的一员。
韩阳倒也没有因为往日之间的嫌隙就去找方孝孺什么麻烦,而是大开方便之们,方孝孺缺什么,一应提供。
方孝孺与韩阳等人接触久了,也知道韩阳虽然未必真的才华横溢,但是起码算不上是个坏人,与韩阳之间的关系也就和解了不少。
方孝孺是个极其自律的人,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朱允炆的课业,他便呆在自己的船舱里燃灯苦读。
到了他这个地步的人,安心经营人脉其实才是正道。
但是他却能踏实做学问,这很难得,这一点儿就连颇为看不起他的徐允恭都跟韩阳提过两嘴,说了几次佩服。
平日里他也不在乎自己的吃食,韩阳命人送上什么,他便吃什么。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松朱允炆的课业,朱允炆倒也习惯了方孝孺的传授,虽然他自己不喜欢这些东西,但是皇爷爷每次见面都是考校的,为了见到皇爷爷时候尴尬,小家伙学的倒也忍气吞声。
方孝孺不去听韩阳讲些什么,但是韩阳却经常厚脸皮连听他讲课。
今日讲解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淝水之战》
朱允炆总是求着韩阳给她讲解些战场的事情,而方孝孺远远偷听了两次,确实非常精彩绝伦。
为了不输给韩阳,方孝孺也憋着劲儿的表现自己。
韩阳坐在朱允炆不远处,手里不是用笔记录下来,这个方孝孺不愧是是宋濂的弟子,讲解的内容不仅不枯燥,而且内容鞭辟入里。如果后世的明英宗听过淝水之战,绝对不会出现土木堡之败。
看来大明初年,果然是能人居多,如果不是朱元璋没事儿拿起砍刀shā • rén,朱棣的靖难之役未必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