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军人的救赎(2/2)
仅剩的一个日军派兵中队立即开始了射击,70MM山炮炮弹连续不断的落在这片烟幕弥漫的地方,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炮火不但覆盖了这片区域,爆炸的冲击波也吹散了烟幕弹留下的浓烟。当炮击停止,两军只见的开阔地上只剩下一片爆炸过后的痕迹和血肉残骸。
突然,一个人影摇摇晃晃的从其中站了起来,残破不堪的身体一点一点的向前方中国的方向走去,身后留下一片血迹……
萧天河还在往前走,他的两只眼睛都已经被弹片击中,再也看不到什么,耳朵也被爆炸声震聋,无法听到什么,身上不知道受了多少伤,血流如注,身后拖出一条长长的血迹。手上还攥着那只已经被炸坏的M1918,一步一步的向前挪去。
前面就是中国,就是他的家乡,北平城虽然遥远,然而就矗立在那里,和这片神圣的土地一起经历着千年的风雨,依然不倒。城墙脚下那熟悉的京腔大鼓,冰糖葫芦,烤鸭涮肚,焦圈豆汁,捏面人的老师傅还在那里。四合院,胡同的青砖是如此的诱人。他想回去,哪怕是一步一步的走回去,也要回去,回家!回自己的家!
一个日军士兵举起了枪,却被仓桥少佐一把按住了:
“算了,他只是想回家而已,像我们一样!”
少佐看着那个逐渐远去的身影,有些感慨的说道。
然而,对方却停住了脚步。
光芒扯破了黑暗,拨开眼前那血色的幕布,萧天河看到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他看到了一片祥和的土地。
金色的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了战争的残垣断壁,没有了遍野的横尸千里。没有外国军队铁蹄的横行,只有人们安居乐业,属于中国人的绚丽阳光让人陶醉。他看见了自己的弟弟萧云山,他正在一片看起来十分高级的研究所做着研究。他看到了杨成峰,他正在一望无尽的草原上指挥着一只钢铁雄狮的大军在演习场上驰骋,丁武,王越,徐子忠等人分别指挥步兵跟在那些钢铁巨兽后面,每个人都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看到了林雪风,她在医院里霸气的训斥着那位留学生吴敏,教导她们如何治疗病人。他看到了姚琴,她正笨拙的在图书馆整理着资料文献。他看到了小南京,他正带着一脸幸福的笑容,背着书包在校园里读书。他看到了崔玮,正笑容满面的在田地里劳作。他看到了周向远,正带着一副很不协调的眼镜在课堂上教书。他看到了袁正刚,正在工厂里认真的指导着自己的徒弟们,在外国工程师格力斯的帮助下,研究新的生产技术。还有归国华侨周静,正将她的饭店开在北平脚下,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猛然间,大地仿佛颤抖了起来,阳光更加热烈,祥和的大地沸腾了起来。无数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工厂林立,各种叫不出名的巨大建筑填充了城市里的每一寸土地,巨大的机械在金色的田地中自由驰骋,天空中飞舞着无数飞机遮天蔽日,大洋上浩浩荡荡的船队一望无际。平摊的柏油公路蜘蛛网一样散开,遍布全国各地。造型奇特的高速火车飞一般的纵横东西,往来南北。古老的国度获得了新生一般,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幸福和无尽的希望,挥汗如雨的继续下去,继续建设这片热土。
他看见了每一个人都在看着他,向他招手,邀请他回到这片热土,回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一起生活。
这是我的国,我的家,有我的同胞兄弟姐妹。然而却是不再有我的地方!
萧天河停住了脚步,他的脸颊早已经湿润,不知是血还是泪,身体感受着这片祖国大地的热烈和亲切,感受着新的活力和荣耀的气息。
接着,他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面对着这片土地的侵略者,张开了早已经伤痕累累的双臂,在他们面前伸直,用力攥紧那只早已经无法使用的枪,在这片国境之处,背靠着祖国的方向,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了敌人面前。
破烂不堪的军装,尚未干涸的血迹都在装饰着他那伤痕累累的肉体,就像即将融入天堂的天使,在背后放出的万丈光芒中升华。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矗立在那里,矗立在祖国家乡门口新的血肉长城之上。
萧天河已经无法看见,无法听见,但是他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触感,感受到了自己周围的温暖,手心的温度,仿佛林雪风正在温柔的握着。他知道自己那些战友们都在身边,支撑着他,支撑着他这具早已经破败不堪的躯壳,支撑着自己的站立。他感受到千千万万无法回家的战友,同胞兄弟,认识的,不认识的此刻就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组成这堵不可逾越的墙,在这片异国他乡铸成的新长城。
“若我们无法回家,就用我们的血肉为祖国,为民族铸成新的长城,御敌于国门外!屹立千万年,纵使鲜血流尽,骨肉成灰,战魂永铸,军魂永存!!”
萧天河的脑海中回荡着3年前杨成峰出国时的誓言——用鲜血,用生命换来这一切,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些中国军人持续百年战斗之后,在最后一刻的救赎。而今,他做到了!这是他这个老兵的救赎!
对面的日军愣住了,他们一个个缓缓的站起身来,看着在无数中国军人早已经残全不全的尸体中矗立着这个已经看不出生死的战士,周围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仿佛是他的支柱,保持着它挺拔的站在那里,永不倒下。
“全体立正!”
仓桥少佐高声吼道:
“致敬!向我们的敌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日军士兵整齐的站起来,摘下帽子,齐刷刷的向萧天河低下了他们的头。
“举枪!”
仓桥抬起他的头,声音中充满了敬畏,眼角似乎也湿润了。
日军纷纷举起了自己的枪,瞄准了依然雕像一般站在那里的萧天河。
“射击!”
无数的枪声响起……
萧天河的血似乎已经流干了,两臂似乎有千斤之重,但他还是站在那里,矗立不倒。
这就是我们这些军人最后的救赎吗?萧天河不知道,他身上每一处伤口都已经停止了疼痛。他感受到同伴们的温暖,感受到自己身后祖国的热情,还有一股突如其来的火热的暖流,如同一阵暖风渗入了他的血肉,他的灵魂,还有随风而来的呐喊响彻在他的四周——那是冲锋的呐喊,来自中国军人最后的呐喊!
那是中国军队反击的炮火,涌向这座异国小城,将他和敌人一起覆盖。
在这一瞬间,萧天河仿佛又能看见,又能听见了。
他看见无数蜂拥而来的中国军人,舍生忘死的扑向这座异国的城市,将侵略者彻底消灭,他似乎又看见了队伍中那些熟悉的身影。萧云山,崔玮,周向北,袁成刚等人,他们穿着崭新的军装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他们从未曾牺牲,只是悄然离开。当战火再次燃起,他们就会在战火中重现,擦干自己的血泪,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拿着残破不堪的武器继续战斗,一起捍卫这个民族,保卫这个国家,直到倒下,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浴火重生,站起来,继续战斗下去。
萧天河笑了,最后一次笑了,在炮火中纵情的笑着,然后他加入了冲锋的队伍,向着前方,背对自己的家乡,冲了上去,永不回头……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X部队(驻印军)和Y部队在缅北芒友地区胜利会师。中印公路被打通,远征军回家的道路也被彻底打通。
萧天河牺牲了,但是远征军战斗还没有结束,数以万计的远征军官兵们继续向前,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缅北。
1945年3月8日,远征军新一军攻占腊戌,全歼腊戌守敌,3月30日,继续推进的新一军和进攻的英军在曼德勒以北的眉苗胜利会师(英军占领了曼德勒),宣告了整个远征的终结和中国远征军最后的胜利。
接下来,这些在境外血战了两年的战士们谢绝了英军继续在缅甸作战的请求,开始回国,回到他们的家乡,继续作战……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17个月的激战,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代价歼灭日军精锐部队近4万人,先后击溃日军6个师团的参战部队,远征上千公里,终于打通了中印公路。接下来,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源源不断的将援华物资从印度运往中国。到8月日本投降前,已经有超过50万吨军事物资通过这条鲜血和生命铸成的道路运抵中国,投入到抗日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