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权利下的战争(上)(1/2)
自从这次中原会战(豫中会战)和长沙会战(长衡会战)以来,我们国家的地位,军队的荣誉,尤其是我们一般高级军官的荣誉,可以说扫地以尽——外国人已经不把我们当作一个军队,不把我们军人当作一个军人!这种精神上的耻辱,较之于日寇侵占我们的国土,以武力来打击我们,凌辱我们,还要难受!我们自己招致了这种耻辱,如果再不激发良心,雪耻图强,使我们中国的军队,能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那就无异我们出卖了我们自己的国家一样!老实告诉大家,现在这个时候,不是我们推诿责任的时候,也不是我们可以辞职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战胜必灭亡。
……
我们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辎重武器,不载dàn • yào,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jiān • yín掳掠,弄得民不聊生!
——豫湘桂大溃败后,蒋介石在整军预备会议上的讲话(1944年7月21日):
1944年8月7日,衡阳
正当中国军队在松山,腾冲和龙陵拼命的时候,衡阳之战也终于迎来了他的尾声,随着日军潮水般的涌入衡阳,也标志着日军豫湘桂作战第二阶段取得了胜利。
衡阳守军指挥官,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看着那份已经签好了自己名字的“投降书”无奈的叹了口气。冲着替自己签下了名字的第三师师长周庆祥,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
“军座!”
周庆祥泪流满面的说道:“全军弟兄17000人,已经有7000余人殉国,剩下的都是伤病员,还能拿枪的不足一成。我们坚守衡阳47天,弟兄们非死即伤,弹尽粮绝,鬼子已经杀入城内。而那些援军个个声称已经近在咫尺,但无一只部队赶到,我们这样也是逼不得已啊!总得为那些负伤的弟兄们考虑一下。”
“去吧!”
方先觉摆了摆手,无奈的说道:
“我方先觉这个汉奸的罪名算是落实了!”
周庆祥和参谋长孙鸣金立即走了出去,联系日军做好投降准备去了。
已经万念俱灰的方先觉又拿起了自己的shǒu • qiāng,吓得一旁反而副官顿时紧张起来。还好,他只是看了看,就又把shǒu • qiāng收回了枪套:
“别担心,我现在身系上万兄弟的命,不会这么自裁的!”
方先觉苦笑了一声,自嘲的说道。
从衡阳保卫战伊始,第十军就dú • lì抵挡着近9万日军的疯狂进攻,而蒋介石亦调集十余万中国军队从外围进攻衡阳,准备为衡阳解围,里应外合遏制住日军的势头。参战部队不乏74军,79军这样配备美械装备的王牌部队。而他们距离衡阳最近的只有两天的路程,最远的也不超过10天。
所以,蒋介石最早很自信的表示让方先觉坚守2天后,援军就能到了。然后是,10天,20天。方先觉最后经不再去考虑时间了,只是机械性的和日军死战。
外围增援的部队则是开启了“慢游模式”,走走停停,声势浩大却进展缓慢。气的蒋介石给这些部队下了死命令,必须赶到衡阳参战。
于是,在第40天左右,74军,79军等各部队都通过通讯表示自己已经杀到了衡阳外围,这让方先觉和第十军官兵士气大振,以为解围近在咫尺。然而又是多日血战后,这些部队依然在衡阳外围“激战”,丝毫没有杀入衡阳会师的样子。
方先觉这才发现,这些部队进攻的区域战况似乎都不怎么激烈,这时他才想明白——他死守衡阳,比日军更恼火的应该就是外围这些援军了,他们比日军更盼着自己被全歼好撤下去,以避免自己部队和日军对决,保存自己的实力。
果然,在第十军投降后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内,那些对蒋介石声称“近在咫尺”的部队瞬间完成了掉头逃逸的准备,一溜烟跑没了影,追击的日军连他们的影子都没看到。最后军事检讨会的时候,他们则纷纷表示“遗憾”,说方先觉再坚持一天他们就能冲入衡阳了……
1944年8月8号
这座豫湘桂战役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城市陷落了,第十军用自己47天的血战杀伤日军近两万人,击毙日军少将一名,外加病亡等其他因素,日军损失巨大,也是抗战开始后罕见的日军死伤超过中国军队的战役。
日军对方先觉也是敬佩有加,遵守了约定,给予第十军伤员医疗救助,并且将其遣散回家,少部分则编入伪军。而方先觉本人则前往南京伪政权任职。
不过,抵达南京的方先觉不久就在军统的帮助下从南京逃脱返回重庆,而那些第十军的老部下们也一个个想办法逃脱,连士兵都开了小差,无一人当汉奸。
只可惜有了这个污点,方先觉从此在未被重用,只被安排闲职,1949年逃往tái • wān,退役后又受到评击,于1983年病故于台北。
当蒋介石看到衡阳失守的战报时已经气得暴跳如雷,他一面痛骂薛岳无能,一面对那些增援部队的将领予以处分——但是那些将领都是他的嫡系将领,所以这些处分也就变成了象征性的处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衡阳的失守意味着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又进了一步,桂林已经无遮无拦的呈现在日军眼前。更为糟糕的是,这里作为桂系地盘,中央军进驻的大部分都是在湖南撤下来的部队,总兵力甚至比日军还要少。
一系列的惨败让蒋介石脸上无光,更别说他马上还要会见史迪威,讨论史迪威的“新职务”问题。
1944年8月20日
当密支那战役最终以惨胜结束的时候,驻印军总司令,盟军亚洲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挂着他刚刚获得的四星上将军衔(此刻美军并未设立五星上将军衔,拥有四星上将军衔的仅有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阿诺德,麦克阿瑟,尼米兹几人),便迫不及待的飞到了重庆,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来面见蒋介石。
除了要向这位“盟军亚洲战区总司令”汇报密支那的战果以及驻印军的状态外,史迪威还带来了总统特使赫尔利少将,一起来询问关于他“新职务”的相关问题。
早在7月份,当豫中会战以一种耻辱的方式结束时,由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罗斯福总统核准的一份关于史迪威的新任命就送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而这个任命也算是史无前例了——要求任命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指挥所有中国军队的对日作战。
当然,这封电报也委婉的指出并非想要架空蒋介石,蒋介石依然是中国的最高领袖,而史迪威的新职务只是相当于前敌总司令,替他来指挥前线的中国军队和将来在中国登陆的美军,以替代那些屡战屡败的中国将军,将来也能达到联合作战的效果——毕竟这位将军已经在指挥驻印军的反攻中证明了自己指挥中国军队的能力,而他被赋予的角色有点像“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
看到这封电报,蒋介石感受到了一种屈辱——要同为盟国领袖的蒋介石将自己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一个美国将军,在盟国中还是第一次。哪怕是此刻已经完成诺曼底登陆的盟军来说,英军甚至法军指挥权都在各国自己的将领手上,名义上的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也无权指挥其他国家全部的部队。
不过此刻,在欧洲,苏军已经杀入波兰境内,华沙起义爆发,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纳粹德国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在太平洋,塞班岛之战结束,美军获得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应可以使用轰炸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就连英军也取得了英帕尔战役的全面胜利,开始反击——直到史迪威将所有美国飞机都抽调到中国应对豫湘桂战役,才让他们的反击不得不延迟了几个月。
作为盟国中的一员,当1944年下半年所有盟国都在发动反击的时候,豫湘桂战役一路惨败的情景也惊动了整个同盟国,甚至直接影响了盟军在东南亚的反攻计划,让蒋介石脸上无光。
陈纳德提出的空中作战计划早已经破产(陈纳德提出过只依靠空军就能打败日本,只要给他足够的飞机和燃油炸弹,他就能阻挡日军进攻),中国陆军的一路惨败也让美国开始担心哪怕是占领了日本本土,美军也要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投入大量兵力来一点一点解决日军。
史迪威的报告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惨败的原因——当蒋介石还在向驻印军要兵的时候,他在西北的40万大军还在“监视共产党”,并没有投入到对日作战中。而像汤恩伯之流将领明明一溃千里,却仗着自己是蒋介石的亲信有恃无恐,从河南战败回来,继续担任他的陆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大量分配给蒋介石的美械装备物资被囤积起来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储存在河南的仓库里的,竟然还没拆封就落在日军手上,以至于在豫湘桂作战的日军一线部队开始大量使用美械装备。依靠缴获的装备竟然武装起了两个师团,而且,这两个师团获得的“补充”比那些日式武装的部队更加充足——光缴获的dàn • yào就有数万吨,武器数千吨,还有500吨粮食和400吨煤,以及大量航空燃油和各种药品。这些物资都是牺牲了上千名美国飞行员才得以运到中国的。
而好容易训练武装起来的美械师竟然被拆分成若干“半美械师”使用,剩下的贪污腐败简直就是日常了。而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部队竟然有的还在继续领取重庆方面发的军饷等等,都让马歇尔对蒋介石这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士官,近似于“通敌”的行为表示了质疑——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蒋介石坚持不到美军登陆就会丢掉中国剩下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