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逼蒋抗日(2/2)
“孙上校!”
孙立人按照美国人的称呼习惯问道:“委座这个密令,你是知道的吧!”
作为特使的军统上校孙世忠点了点头,脸上依然是面无表情。
“三位长官,委座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我就是来监督执行情况的!”
“你没带过兵吧!”
一旁的廖耀湘有些压不住住火说道:
“喜马拉雅山是没有鬼子,但是你知道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平均海拔,平均温度吗?你知道这里的平均温度吗?东南亚冬季气温20度左右,这里没有准备任何能够御寒的衣物,你让我们上喜马拉雅山,那里常年温度接近0度,弟兄们现在都是单衣,你是准备把我们都冻死吗?还有,我们在胡康河谷,受过丛林战训练,树皮草根我们还能坚持一段,上了喜马拉雅山,你让我们沿途吃什么?石头吗?新一军2万5000多弟兄靠什么翻过喜马拉雅山?我们还没考虑过高原反应对弟兄们的影响!”
“还有,你应该知道,我们两个师是重装师,在胡康河谷打得鬼子节节败退,全军士气高涨,照这个速度,我们攻破孟拱,占领密支那,夺回腾冲直接打回怒江回国用不了多少时间,弟兄们也有能力打败鬼子,一路杀回去,美国佬也支持我们。这时候放着大路不走,反而要丢掉所有重装备上山,还TMD是喜马拉雅山,你们究竟怕鬼子怕到什么地步?”
孙立人也在一旁愤怒的质问道。
“眼下中印公路已经修建到了孟关,如果我们撤走,那么这条公路将前功尽弃,甚至为日军进攻印度所用,长驱直入,攻占阿萨姆邦,到时候一旦日军占领那里的机场,我们就连那些空运的物资都无法保证。一旦日军占领印度,挥师北上,云南就会从我军腹地变成前线。”
郑洞国也在一旁提醒。
孙世忠的脸色有些变了,变得有些扭曲和狰狞,他冲着三人用低沉的声音说道:“长官,委座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委座的意思是,印度这边,自然有英国人操心,我们不用管!运输的事情,有美国人操心,我们也不用管。我们只要在危急时刻把队伍带回去就行,别再给英国人当炮灰了!”
“你!”
孙立人和廖耀湘正欲发作,郑洞国急忙拦住了他们。然后对孙世忠说道:
“委座的命令,我们自然会执行,但是你也要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会派人去喜马拉雅山寻找回国的路,但是能不能找到,这个就不敢保证了!”
“我会尽责监督的!”
孙世忠的脸色稍微好了一点,他冲着三人敬了个礼,然后就走了出去,剩下三位将领在这里一脸的无奈。
“这样吧,你们两个师抽调点侦查人员,军部再抽一点,别影响部队战斗力就行,到北边以搜查日军残部为名去找路吧!”
郑洞国首先说道。
“军座,您不会真的要……”
孙立人问道。
“做个样子,别落人口实就行了!到时候意思意思,就说没找到通路,这又不是我们的错!再说委座的想法一天三变,没准明天就放弃这个计划了。”
郑洞国一脸无奈的说道,不过他又想到了什么,一本正经的向孙立人和廖耀湘问道:
“如果英帕尔战役失败了,委座真的让咱们翻越喜马拉雅山回国,你们打算怎么做?”
孙立人和廖耀湘对视了一眼,虽然两人背景,派系完全不同,但是同样参加过第一次远征的经历让他们做出了相同的回答:
“我们宁可打回去,绝不上山!”
郑洞国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他处于长期被史迪威架空的状态,但是整个远征军的现状他还是清楚的。以现在这些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就算是英军输了,他们背靠美军后勤,也能不落下风的和鬼子主力决战。哪怕最后全部战死在这里,也不会重蹈第一次远征的覆辙。
不过一想到这道奇葩的似乎要避免日军的损失而让中国最精锐部队去自杀的命令,三人又不得不叹了口气,为这场战斗的未来开始有些担忧了……
1944年4月9日
当孟关地区的中国军队和日军都在紧张的修整时,英帕尔地区的日军再次发动了最后的进攻,这一次,他们占领了战略要地谢阿姆山口,直逼英军最后的补给基地。整个英帕尔战役最危急的时刻到了。
当罗斯福用最强硬的语气要求其出兵的亲笔信再次送到蒋介石那里时,蒋介石却突然“病了”,把军政要务交给何应钦“打理”。当然,有着“何婆婆”之称的何应钦则玩起了太极,表示出兵必须由蒋委员长的命令才行,仿佛从来就没有和日军作战这回事儿。这推三阻四的态度彻底将史迪威和罗斯福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都激怒了
4月10日昆明机场
天空中万里无云,本该每天降落在这里运送物资的美国飞机却一架都看不到踪影。机场的地勤人员们无所事事的在这里走来走去,一脸的懵逼。而指挥官们一个劲的呼叫却没有任何回应,他们心急如焚的向上级报告。
接到报告的何应钦也吓呆了,不过没等他召史迪威询问,史迪威就自己走了过来,还带着一份来自美国陆军部的“通知”:
由于蒋介石不打算对缅北地区发动反攻,因此,美国军方没有义务在为此对国民政府提供任何物资援助,所有物资,将全部转为为驻印军和在缅甸作战的部队提供。同时和中国航空公司的租借合同也取消,所有飞机将转为提供给英军。
这下何应钦顿时慌了,急忙报告给蒋介石。参谋长林蔚急忙召见史迪威留在重庆的参谋长赫恩将军,请求在物资供应上能不能“再考虑一下”。
4月11日昆明机场上空依然万里无云,没有一架飞机飞来。
1944年4月12日
何应钦紧急召见史迪威和罗斯福特使赫恩将军,并且表示中方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发动缅北的反击。并且当着他们的面,在下令反击的命令书上盖上了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大印。并且当着史迪威的面给远征军Y部队总司令卫立煌打电话,通知他反攻的命令,这才算是将这件事情尘埃落定。
史迪威立即通知了马歇尔,后者则立即同意恢复对华空运,于是,满载着物资的美国运输及再次出现在昆明机场的上空。
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后,史迪威终于促成了中国军队产钳攻势的另一路。
不过对于正在前线的司令官卫立煌来说,他现在可是头都大了——怒江边这11个师的远征军,虽然早在去年就开始部署,但是实际上根本没做什么准备,甚至连前敌司令部都没有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