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军魂,最后的救赎 > 第六十二章 艰难的起步

第六十二章 艰难的起步(1/4)

目录

“中国军队的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都是好样的,不怕艰苦,英勇作战,服从命令。营团级的指挥官虽然表现各异,但是大部分也是合格的。中国军队的问题出在军师一级的指挥官,他们中只有很少称职。”

——史迪威对中国军队现状的分析

1942年6月3日重庆蒋介石府邸

经历过飞跃“喜马拉雅山”驼峰航线的史迪威此刻就坐在这里,忍住强烈的腹痛(史迪威患有较为严重的胃病,最后也死于胃癌转移)用一口熟练的汉语,对蒋介石阐述着关于他在整个缅甸战役中的所见所闻和终结分析。

而后者的表情显然十分克制——他根本听不进去史迪威的谏言。

史迪威是个性格刚烈的将军,在美军中也有“醋性子乔”(形容性格严肃,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外号,因此,他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这次远征失败的主要原因。

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一次总结性谈话,针对缅甸失利的战斗总结,同时也针对缅甸战役中中国军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的总结。

从史迪威还在中国担任情报官的时候,这些问题早已经显现出来,只是当他亲自指挥中国军队,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从对英国人的批判开始,史迪威先打开了蒋介石的话匣子,在共同痛骂了一阵英军的亚历山大将军和他手下那些只会逃跑的英国军队后,史迪威才真正开始指出中国军队的主要问题——指挥系统的混乱和将领们的不称职。

长久以来,那些国军将领们每逢失败,便总是将失败归罪与“枪不如人,人不如人”。甚至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和训练上超过解放军很多之后还能找出类似“疑似苏联援助,共军人海战术”之类的荒谬理论来为自己的败局开脱。实际上,他们的腐败无能才是导致大量国军官兵英勇牺牲却无法换来任何战果的最终原因。

现在是个看清现实的好机会,入缅的第五军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配备大量俄制和德制装备,从武器上和训练上并不比日本人差多少,官兵们和下级军官在前线拼死作战的景象也让史迪威为之动容的,足以弥补双方的士兵素质武器上的差距。高级将领们更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一大批“优秀将领”,然而最后依旧是一场可悲的败局,大部分官兵甚至都不是死于战场上,这难道不足以引起重视?

作为美国人,史迪威不像中国人习惯的,拐弯抹角的说“某些将领”“某些人”,而是指名道姓的批评了杜聿明,甘丽初,张轸,陈勉吾等一些高级将领。而在他眼中“称职”的将领则只有戴安澜,孙立人等寥寥数人而已。

接着,他又委婉的批评蒋介石——不该越级给各级指挥官随便下达指示,让他们无法适从,给整个指挥造成了混乱。

蒋介石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长期以来,他的手下那些将领除了一句“委座英明”,从来不敢对他的越级指挥说一个字,史迪威这也是第一人了。而且对他的爱将们说三道四,也让他很不高兴。

不过史迪威倒是不在乎这些,他此刻还对蒋介石抱有希望,认为:

“他对下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也不会去下部队。那些庸碌的将领,就专门找他爱听的来敷衍他,让他陷入无知和自鸣得意中。只有我才敢对他讲真话,如果他了解了军队的真实状况,会考虑对中国军队进行彻底的整顿的。”

听完史迪威的“战役总结”,蒋介石脸上有些发青,不过他还是继续听下去。

史迪威继续说明——虽然各级将领总是喜欢把失败归罪与日军武器先进。但是以中国军队现在状态,哪怕获得了比日军更好的坦克大炮,更充足的物资,也依然是会吃败仗的。如果不对军队进行彻底的整顿,那些武器物资很可能最后都便宜了敌人。

接着,他拿出了早已经想好的方案,向蒋介石提出了眼下最要紧的三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虽然不可能立即扭转战局,但是也能让局势有所改观,并且有效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作为军队整顿的第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