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战斗的勇气(2/3)
孙立人站了起来,直接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眼下密支那有多少鬼子还不明了,不过他们也才抵达两天不到,以现在咱们4个主力师(200师尚未到位)加上其他部队总兵力大约有5万之众,集中火力,正面强攻,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回国。如果不能打开密支那,那么我们大可以原路返回英多,按照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前往印度,那条道路地势较为平坦,目的地明确,而且最多不过小股日军穿插部队,另一侧又有英军驻防接应,不会落入日军围攻。远比走上野人山,高黎贡山这样既找不到补给,又没有任何道路的大山要稳妥的多——这两座山只是从地图上看着距离中国比较近,但是自古以来还没人在这里开拓出去中国的道路。”
孙立人话音刚落,立即引起了所有将领的疯狂围攻。
“打密支那?你有多少dàn • yào物资储备?腊戌被切断后我们得不到任何补给,万一打成持久战,弹尽粮绝,等日军追击部队抵达,我们就要全军覆没!”
“现在全军士气低落,我们保证撤退而不是溃退已经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再让他们和日本人打,非哗变不可。”
“委座的命令你不听,听史迪威的?你到底站哪头的?”
“老子绝对不去给英国人当什么难民,他们这仗坑我们的还不够,我们还要上赶着去找他们?”
“无数华侨背井离乡,跟着我们回国,就是宁愿埋骨故土也不远被鬼子统治,你还要带着他们去投靠英国人?”
将领们七嘴八舌的声音迅速将孙立人的声音压了下去,声音最宏亮的莫过于廖耀湘——他的新22师在整个缅甸战役中作战最为艰苦,多次和日军优势兵力对抗,却默默无闻。孙立人不过打了一个仁安姜却已经名震天下,这让他更是觉得不公平。
直到杜聿明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现场才安静下来。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么我们就按照委座的意思执行。”
杜聿明不屑的看了看孙立人——明显在整个会场,他才是被孤立的那个人。
“我命令,新38师和93师分别在卡萨和孟关布防,务必要坚持到远征军主力抵达曼西(进入野人山前最后一处地点)为止,之后两师立即跟上来,尾随我军,销毁所有重装备后上山,分散突围,伺机回国。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所有的将领一起起立,回答道。
“执行吧!”
杜聿明说完就要转身离开,孙立人急忙追了上去,用近似于哀求的语气说道:“军座,如果真要让我们新38师断后,那么好歹多给我们留下点汽车吧,到时候也方便我们能追上去。”
“抱歉,没有多余的汽车!”杜聿明不假思索的说道。
“没有?咱们远征军现在有近600辆汽车,大部分拉的不是人员和军用物资吧!”
孙立人恼火的问道。
一时间,会场的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死死盯住孙立人。短短十几秒后,仿佛预先商量好的一样,所有将领们也不再理会孙立人,保持着沉默,径直离开了会场。只剩下孙立人一个人站在那里呆若木鸡——每个人都知道那些卡车上拉的是他们各级军官在缅甸劫掠的财物,但是直到现在也没人愿意放弃,反倒是希望这些财物可以让士兵们化整为零的带回去。
孙立人没有想到,都这时候了,这些人依然不肯放下车上运送的财物,都这时候了还在想着牺牲新38师来给自己换一条生路——若真的是生路,他指挥的38师不会打一个磕巴,但是眼下却是让38师断后好让整个远征军可以往火坑里跳,于情于理,他都难以接受。
这些黄埔系对委员长的盲从几乎都到了一个病态的状态,有时即使明知是错的,也要执行,就连法国留学的廖耀湘也被传染了,最后坑害的不仅是自己和自己的手下,还有整个国家。
孙立人摇了摇头,有些恍惚的走出了会议室,返回了自己的师部。
“师坐,师坐!”
孙立人刚回到自己师部的门口,萧云山就跑了过来报告:“112团在卡萨外围和一只日军交手了。”
“这么快?”
孙立人顿时也吃了一惊,他原来以为,抢占密支那就已经是日军的极限了,没想到竟然还能腾出手来攻击他们。
他沉思了一下,转头看着萧云山:
“萧参谋,你认为鬼子在密支那一带有多少部队?”
“这个……”萧云山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如果他们孤注一掷,现在应该只有1-2个大队,到明天,应该可以抽出超过一个联队以上的兵力前往密支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